两岸家庭定居北疆青城 他乡变故乡

23.10.2020  22:00

  

                                                                                                图为杨子和王颖。受访者供图

  “我的爱人是台湾人,我们现在扎根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浩特市,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的故乡。”近日,记者走访了定居在中国北疆青城--呼和浩特的3个两岸家庭,在采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如是说道。

  6年前,台胞杨子颉和呼市姑娘王颖同在澳洲留学时相识,刚确定关系时,他们对未来在哪里生活并没有规划。“想过留在澳洲或者台湾,但最后考虑王颖是独生女,我还有哥哥姐姐可以照顾父母,最终选择留在呼和浩特。”杨子颉说道。

  

                                                                                                图为喻可馨和爱人。受访者供图

  两人举办婚礼时,杨子颉的家人从台湾来到呼和浩特,竟发现这里和他们想象中的内蒙古大不一样。

  “在公婆的印象中,内蒙古都是大草原和蒙古包,可当他们亲眼见到之后,才感叹原来呼和浩特也是现代化的城市,扫码支付、共享经济让生活特别便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也让生活在这里的台胞更有保障,加之通航便利,直飞两地的航班行程不过3个小时,所以他们特别放心。”王颖说道。

  如今,他们的宝宝也快一周岁,杨子颉跟着岳母一起学习打理家里的生意,刚过而立之年的夫妻俩生活安逸幸福。

  王颖告诉记者:“他远离家乡在呼和浩特陪伴了我这么多年,当我们老了之后,我想陪他回台湾生活。

  

                                                                                                                                                                      图为郑景文一家在台湾合影。受访者供图

  与一结婚就定居在呼和浩特的杨子颉夫妻不同,台胞郑景文和爱人胡妮娜在辗转了台湾、北京和太原,现在定居在呼和浩特。

  由于常年在外地生活,郑锦文和胡妮娜把故乡的概念已经定义为家在的地方,但在他们10岁的女儿糖糖心里,呼和浩特就是她的故乡。

  胡妮娜向记者介绍:“糖糖的适应性特别强,并且会根据地域转换自己的状态,我领她回湖南的时候,她就会说‘塑料普通话’,在台湾的时候又会变得很‘嗲’,而在呼市她也能用方言和同学们交流。

  如今,郑景文也在呼和浩特开了自己的眼镜店,引进了台湾的配镜技术。

  记者看到,在他的汽车后玻璃上贴着“两岸一家亲”的字样。郑景文说:“我们和几位台湾老乡酝酿在呼和浩特市成立一个民间组织,现在正在召集人员,方便我们台胞之间交流信息,同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可以相互帮忙。

  郑景文夫妇一家团聚时,台胞余可馨和爱人王东已经8个月没有相见了。

  从事旅游行业的余可馨2009年来大陆西北地区推介台湾旅游线路,与王东相识。“台湾的高山族和蒙古族在一些习俗上很相近,比如都有很隆重的敬酒仪式,人们的性格也都是很热情豪迈。”现在身处台湾的余可馨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道。

  年初回台湾探亲的余可馨受疫情影响与呼和浩特的爱人分隔两地,虽然已经结婚十几年,但他们每天都要视频好几次,即使不在身边,也互相关心。

  “当我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很不放心,觉得内蒙古这地方好遥远,也试着让我慎重考虑,除了爱情还得过日子。好在爱人给了我最大的安全感,他总是细心呵护我,也理解我背井离乡的思念之苦,总是找各种方式为我排解忧愁。”谈及两人的相处点滴,余可馨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今年,旅游行业受到疫情影响严重,但是在余可馨和爱人的心里,还是想把内地到台湾的旅游线路做起来,“这不仅是两个地方的文化交流,对我来说,更是串联起了我的家。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对台工作部门获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及内蒙古“48条实施意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结合实际,积极主动服务在呼台胞,多形式开展交流交往活动,引导广大台湾同胞来北疆青城追梦、筑梦、圆梦。(记者 乌娅娜)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