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和篇目研讨会在京召开

28.10.2016  21:20

2016年10月10-11日,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和篇目研讨会在国家方志馆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主任冀祥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中指办原党组书记田嘉,中指办副主任刘玉宏、邱新立和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朱文根、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文坤斗、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恒彬、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巡视员刘成典等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等近40人参加会议。刘玉宏、邱新立分别主持会议。会议就《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安徽省提交的5部拟申请名村志的志稿篇目进行了深入研讨。

冀祥德讲话

田嘉出席会议

刘玉宏讲话

邱新立讲话

朱文根发言

冀祥德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规定的工作任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领导高度重视,中指办计划在近期正式启动。他指出,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意义重大。一是地方志工作契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他强调,地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地方志工作有条件也有基础在国家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启动名村志文化工程就是地方志工作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采取的具体举措。二是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的需要。他指出,《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系统的行动指南,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落实到位。最近一个时期,乡镇村志编纂形成热潮,地方志工作的触角在向基层延伸。启动名村志文化工程既是贯彻《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需要,对引导村志编修、建立完善的志书编修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抢救保护村落文化的需要。他强调,在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日渐式微,古村落的青山绿水、小河大树、轶事掌故等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逝去。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无疑是中国村落文化的抢救工程,能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四是地方志事业扩大影响、参与国家改革创新的需要。他指出,地方志工作机构是“冷部门”,地方志工作要坐“冷板凳”,要扩大社会影响,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立足传统,推动变革,引导创新,是进一步扩大地方志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助力地方志事业永葆活力的有益尝试。

朱文根在发言中谈了三点体会:一是村志编修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对历史的传承,对家乡文化的尊重。二是村志编修是农民的需求,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地方志工作成果的有益探索。三是村志编修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兜底工程,对于地方志工作向基层延伸意义重大。他表示,安徽省将积极落实中指办的要求,全面推进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在全省更大范围内开展村志编纂工作。

刘玉宏在主持中指出,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要抓住“”和“”的特点,不要简单按照省市县三级综合志书的编纂模式。在保留“志性”的基础上,突出知识性和资料性,增强可读性,打造出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可读性强的村志。

邱新立在主持会议和总结时中指出,名村志的编纂要注重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定位。名村志不同于传统志书,要抛弃全志模式,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突出“”和“”。二是要明确站位。他说,名村志的编纂要从编纂者的角度,从读者的角度选好站位,并以此来谋篇布局。三是要明确记述内容。要突出名人、名事、名物,把握好静态和动态的内容记述角度,突出各村“叫得响、铺得开”的内容,讲好老百姓的故事。四是要明确表现形式。在体例的表现形式、篇目设计、志书可读性、版式设计等方面要表现出名村特色。最后,他代表中指办对与会的专家、代表表示感谢。

陈旭发言

会上,中指办方志处处长陈旭就《实施方案》的草拟情况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热烈,交流广泛,对《实施方案》和5部村志篇目进行了全方位评议,肯定优点和亮点,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完善意见。中指办将在研讨会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并在2016年10月底正式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

(武斌摄影)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处刘思鸣)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