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 构建社会化大扶贫格局

26.06.2018  15:24

企地融合互动发展,致富路子越走越宽。今年以来,鄂托克前旗把落实市委“百企帮百村”行动计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动员企业进村入户,与嘎查村结对子、与贫困户接链子,给合作社搭台子、为农牧民引路子,探索“镇有龙头企业带动、村有特色产业支撑、户有合作机制联结”的多元共赢模式,着力引导企业“带着干起来”、经营主体“跟着动起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利益联结、多点合力攻坚的社会化大扶贫格局。

企业带嘎查村,激活沉睡资源,让集体经济强起来。 长期以来,“公益捐助”一直是企业包村帮扶的主要形式,“企业出钱铺摊子、村里出租收租子”,一时成为许多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 此举虽然有效,却不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上策。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鄂前旗注重培育村企长久合作伙伴关系和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分类施策,找准村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和共赢点,推进农村牧区资源资产化。一是把闲置资源盘活。在清查核实、确权登记、评估认定的基础上,将闲置的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交由企业有偿使用或量化折股,在补齐企业发展短板的同时,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二是把优质资源用好。鼓励企业整合分散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嘎查村发展有市场、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产业。鄂前旗中川三和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整合嘎查村土地3万亩,以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五统共赢”的运营模式,结对283户农牧民发展马铃薯产业,带动麻黄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内蒙古蒙枣科技有限公司与毛盖图嘎查合作盘活集体土地700亩,与巴音什里嘎查合作开发集体土地400亩,发展订单红枣产业,按市场预期每亩保守收入3000元以上,预计两年后,将建成收入过百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

企业带合作社,搭建共享载体,让农企生产联起来。 专业合作社本来应该是推动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作用发挥的却不尽如人意。因此,鄂前旗更加注重培育专业合作社的成长性和联动性,将其作为企业联结千家万户的纽带和搭建农企利益共享的平台,让企业通过合作社统筹农牧户的生产资料,推动生产经营由“散、分、弱”向“集、联、强”转变;让农牧民通过合作社提升生产的“话语权”,推进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机衔接。一是企业领办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由拥有品牌、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的龙头企业联合农牧民创办合作社,结成永久性利益共同体,建立平等互助、民主管理的合作机制。二是企业带动合作社联户经营。采取企业认领基地、农牧户入社入股,产品统一收购、加工、销售的模式,实现“以企带社、以社联户”。鄂尔多斯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30户,建设高标准农牧业示范基地1000亩,配套标准化养殖棚圈7栋、春秋拱棚52座,联户经营土地700亩,实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苗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带动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鄂尔多斯恒科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多家养殖业合作社签订标准化生产协议,以每公斤高于市场1元的保护价优先收购,联动300多户农牧民入社参与,在保障企业生产原料优质供给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能力。

企业带贫困户,创新带贫机制,让增收渠道多起来。 一直以来,企业扶贫倾向于“送钱赠物”,而事实上,这种“慷慨解囊”的回报率并不高,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自我发展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等靠要思想。因此,鄂前旗在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过程中,始终注重创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向市场要办法,向产业要收益。一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让贫困户成为产业链上的工人;二是鼓励企业将生产的中间环节交给贫困户,让其成为分享产业链上收益的主体;三是开辟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的途径,让贫困户成为企业的股东。鄂尔多斯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租赁马场井易地扶贫搬迁区96处蔬菜大棚的同时,定向雇用搬迁区192名贫困人口,负责大棚日常生产劳作,通过设施租用和岗薪带动,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鄂前旗金润源农牧业科技服务公司积极推广种苗订单,带动城川镇100多户农牧民(其中有1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辣椒育苗产业2500多亩,户均可受益5万多元。内蒙古劲牛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基础设施零投入合作养殖的路子,面向全旗共建肉牛养殖联盟,统一养殖标准、统一提供牛源、统一配种防疫、统一收购肥牛,以设施入股、保底分红的方式,先期吸纳50多个贫困户养殖肉牛500多头,户均预计可增收15000元左右,实现稳定脱贫。

企业带资金,统筹各类投入,让扶贫资金活起来。 当前,到户扶贫资金主要有涉农项目资金、产业扶贫资金、金融贴息贷款等,这些资金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保障一部分贫困户稳定脱贫。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单纯依靠这些资金扶持发展“单打独斗”的农牧业生产,不仅资金使用效益会打折扣,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当年脱贫、次年返贫”的现象,脱贫攻坚的预期就难以实现。因此,鄂前旗抓住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政策资金捆绑使用的途径,引导贫困户将各类到户资金作为股本金,投入到效益好的企业,进一步规范农企合作的机制,建立保底分红的长效合作,切实让贫困户资源资产化、资金股份化、身份股东化。一方面,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吸纳贫困户,可使用低成本的政策资金,解决其资金缺口、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贫困户通过身份转变投奔企业,可分享企业的资产收益和经营效益,形成长效的增收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政策资金使用效益。内蒙古人人益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与漫水塘和马场井两村20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资产租用和资金入股协议,企业为贫困户户均提供基础母羊30只,开展合作繁育,并提供产前、产中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农企共用“亦禾”羊品牌和“人人益”肉品牌,促成了农企品牌联结。企业因此申请到了300万元的免抵押贴息贷款,同时吸收贫困户近1000万元的贴息贷款作为股金,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产业链,202户、515个贫困人口全部挂在产业链上,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永久性利益共同体。



科左后旗强化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
科左后旗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扶贫办
通辽旅游扶贫: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近年来,通辽市旅发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总要求,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