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精准“导航”立体保障“兜底” ——内蒙古林西县实现率先脱贫“摘帽”纪实

18.05.2018  12:34

内蒙古林西县于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是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区之一。2017年初,这里还有114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年来,该县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使9000多人稳定脱贫。2017年12月5日,林西县向赤峰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交了退出国家级贫困县的申请,这也是2017年内蒙古第一个喊出“人脱贫、县摘帽”口号的国贫旗县区,林西县为何敢为天下先?脱贫“摘帽”的底气从哪里来?日前,记者走进了这个边陲小城。

  产业扶持引领让贫困户有了“导航仪

  “走,到村里去!”一声号召之下,林西县373个驻村工作队、100名第一书记、2314名帮扶责任人、1096名联系人随即整装出发,分赴精准扶贫各大战场,实现了“镇镇有扶贫团、责任领导,村村驻工作队、第一书记,户户有帮扶人、扶贫措施”的脱贫攻坚人员全覆盖网络。

这几天,林西县扶贫办公室主任赵光明和几名驻村工作队员再次来到西山根村村民李树民的家,和他聊了起来。

        “我就想100块钱再包几亩地。”李树民说。“那找不到太好的水浇地怎么办?”赵光明问。“那我也包,今年必须多种点地。”李树民态度很坚决。“好,我们帮你协调,明年保证让你种上地。”赵光明说。

  2017年初,李树民还是西山根村的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他和佰惠生公司签订了甜菜种植合同,当年的甜菜收入就让他家的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并顺利脱贫。眼下,他谋划要再承包点儿地扩大甜菜种植面积,帮扶责任人赵光明为他解决了这一难题。像李树民这样的贫困户在林西县并不少见,由贫困户到“万元户”的转变,得益于林西县的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健康扶贫等各项扶贫措施的扶持。

  “自从和企业签了合同,就像安了导航仪一样,种啥也有谱了,没钱也能种,还年年旱涝保收。”说这话的是今年56岁的林西县河沿村村民王朋,和李树民一样曾经是贫困户的他,通过与当地企业签订合同种植甜菜,不但一举脱贫,还成了附近有名的甜菜种植大户。

  近年来,林西县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优势作用,大力实施“1+4+5”产业扶贫、“菜单式”扶贫模式,形成甜菜、中药材、经济林、生猪、蛋鸡五大脱贫主导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26户、15239人,人均增收1650元。同时,该县还投资43亿元,开工建设脱贫产业园区12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35户、4679人,人均增收1670元。

“易地搬迁+”让贫困户有了“安乐窝

  2017年4月,内蒙古决定对5万贫困人口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林西县有60%的贫困人口需要异地搬迁。担心搬迁后没有产业,李树民和村里多数人一样,拿不定主意。

  “哪有产业往哪儿搬,哪有收入往哪搬,保证让你搬了之后有活干、有钱赚。”赵光明的话给李树民吃了“定心丸”。

  “政府给建的冷棚,我都包给双赢合作社了,一年3000块钱,我们老两口在这儿打工每天还能挣100块钱,这日子还愁啥?”搬到新家后的林西县统部镇曹家屯村的薛兰成难掩心中的激动。

  为避免搬迁贫困户因缺少致富产业导致“住进新房依然受穷”的尴尬局面,林西县结合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迁入区的地域资源现状,通过推行“易地搬迁+光伏”“易地搬迁+设施农业”“易地搬迁+产业园区”“易地搬迁+养殖”“易地搬迁+旅游”等模式,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使1275户、3281人搬进了新家,新建集中安置区41处。

  “扶智+扶志”让贫困户有了“精气神

  为帮助广大困难群众摆脱“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增强自信,催生内心脱贫致富动力,林西县把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素质作为智力扶贫的根本,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根据“精准识别”“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原则,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对于有学习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外地“取经”“学一学”“干一干”等方法,激发贫困群众“想干事、敢干事”的激情。

        今年7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付久金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还有一手做饭的手艺。作为帮扶单位的林西县编办针对老人的实际情况,为他在徳青源公司找到了一份做饭的工作。闲不住的付大爷在做饭之余还领着另外几名贫困户在工地上打工,每天150元的收入让老人非常满意。

  此外,林西县积极拓展扶贫渠道,加大社会兜底保障力度,构筑了“孝扶共助”“雨露计划”“生态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政策叠加的立体扶贫网络,使该县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在贫困人口看病报销上,林西县落实保障资金、实施“1351”健康扶贫工程,即贫困患者住院个人自付总费用不超过10%,个人自付单次费用或年费用累计不超过3000元,贫困患者42种慢性病门诊费用个人自付不超过5%,真正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兜住了贫困百姓因病返贫的底线。

  2017年,全县实现了5269户9510人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1547户296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4%,低于西部地区国贫县3%的评定标准,而国贫县评定的其他3项标准中,贫困人口错退率、漏评率全部下降,贫困人口满意度持续上升。



今年通辽市力争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幅超过15%
为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补齐扶贫短板扶贫办
东苏旗八项典型措施打好脱贫攻坚
  “一卡两册三本账”实现精准扶贫。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