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重拳 零容忍 持久抓 见长效

09.12.2016  11:03

——呼和浩特城区交通大整治创造“秩序之美”

冬日的中山路、新华大街繁华依旧,但一种全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往日喧闹、杂乱的洪洪车流,此刻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秩序之美”。

“感觉呼市变得安静了,有秩序了”,正在车里等信号灯的市民王宇告诉记者,近来首府车辆遵守秩序、礼让行人,随意加塞、乱停乱放和随意变道并线的情况越来越少,行人过马路等信号灯,哪怕前面没有车,也都老老实实地等红灯转绿灯,“我们对这样的大整治举双手欢迎”。

与王宇有同感的还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赛罕区大队一中队副队长云春雷。一个月来他在自己值守的呼伦路、乌兰察布路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正在路口等候绿灯的行人和电动自行车,全部自觉地站在停车线之后。

王宇口中和云春雷眼中的“变化”,指的是上月初开展的呼和浩特市城区道路疏堵保畅交通秩序大整治工作。11月7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疏堵保畅交通秩序大整治”动员部署会,制定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城区道路疏堵保畅交通秩序大整治实施方案》。

一个月来,首府的交通状况获得了显著改善,市区街道、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明显减少。据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群众对整治成效表示满意。

交通治理,是每一个城市永恒的主题和难题。一路畅通,源自执政者深厚的民生情怀,也包含了执法部门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在此次交通大整治中,我市准确把握内在规律,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整治,创新工作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运用前沿 科技 实现精准执法,重塑了首府交通的规则意识和法治风气。

“零容忍”杜绝“法不责众”

980434辆机动车、1096092名注册机动车驾驶员……相对于建成区面积只有209.6平方公里,道路通车总里程为3767.8公里的首府而言,交通问题始终是一道棘手难题,更是每一位市民的切肤之“痛”。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规律,没有正确的理念、科学的谋划、精准的发力,首府交通大整治就难言成功。

为此,我市相关部门进行了反复深入的实地调研,在基层一线摸实情、找问题、研对策,找准症结所在,精确对症下药,为交通大整治工作奠定正确的方向。

“当前,我市交通拥堵除了路网结构、功能区过分集中及人、车、路和交通环境不协调的客观原因外,就是‘乱’的问题。”市公安局副局长、交管支队支队长王永清表示,实现疏堵保畅交通秩序大整治工作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抓住导致拥堵的核心问题,对症施策、综合治理。“一定要下大力气,从管理、疏导的角度规范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治理‘交通乱象’,紧紧抓住机动车乱停乱放、公交车和出租车随意穿插、路口加塞、非机动车和行人闯信号等重点违法行为不放松,抓住早、晚等时段性节点不放松,抓住腾飞路、新华大街、呼伦南路等11条重点整治路段不放松,把工作重心定位到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上,牢牢牵住城市交通管理的‘牛鼻子’。”王永清说。

鉴于此,我市交通大整治实现了从“维护秩序”到“整治违法”的理念之变,紧紧围绕“整治交通违法行为”这个关键核心进行部署推进,目标直指乱停车、乱变道、闯信号等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

“严”,是首府市民对此次交通大整治的突出感受。在全市范围无论什么区域的违法都要管,只要看得见的违法都要罚,行动开展近一个月来,力度始终不减、标准始终不降,体现了此次交通大整治“全覆盖、零容忍、持之以恒”的根本原则。

不少市民发现,自交通大整治推进以来,乱停放、乱变道、路口加塞、非机动车和行人闯信号这些原来不痛不痒、见怪不怪、取证困难的“小违法”行为,终于得到了力度空前的查处。

“开始整治后,乱停乱放现象少了,道路显得顺畅了。”市民云先生向记者谈了首府交通大整治后的感受。目前交通大整治才刚开始,首府街头随时随处能见到交警忙碌的身影。不少市民希望这项工作能坚持下去,能持续改善首府的交通状况,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截至11月28日,我市共处理交通违法69930条……正是以这种“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的决心,我市的交通大整治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真正做到了“全覆盖、零容忍”,也让市民们开始相信,守规矩的“老实人”不会吃亏,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才是这座城市交通运行的最有力保障。

教育一代人的交通文明

前不久,市民陈先生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过路口时随意变道,结果被交警进行了处罚。当时,陈先生还挺想不开,“以前都是这样也没人管,现在为什么罚我?”但是,他后来想到自己的孩子就在车上,目睹自己违法被交警处罚的全过程,他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还真心觉得被处罚得不算“冤枉”。如果能通过这桩小事,让孩子学会尊重交通法规,敬畏生命,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毕竟长辈不能接送孩子一辈子,但遵守交规却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叫“激励一代人”,其实交通大整治也是“教育一代人”的机会,让首府市民(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参与、围观、传播大整治的过程中,从心理认同遵守交规、文明驾车的重要性,形成自觉的“肌肉记忆”。

“我们经常会一边艳羡发达国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强,一边却在现实中‘随大流’搞‘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怪圈应该改改,而且必须从现在改起。”在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看来,交通大整治不应是“运动式执法”,不能来得快去得快,而是要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对交通违法“零容忍”意识,重申这个城市的“规则意识”。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李春晖则认为,民众的守法意识、规则意识,是需要得到执法部门的正向反馈和强化的,需要法律呵护、舆论点赞,既有对违规的及时惩戒,也有对司机主动礼让行人的大声表彰。“中国的法律并不缺,缺的是法律的严格执行与自觉遵守。”李春晖表示。

“乱占道、乱停车等违法行为,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效率,影响市民的出行感受,更是对现有法规权威性的挑战,作为市民我对此次行动表示完全支持。”采访中许多市民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罗向军表示,“许多驾驶者把违法行为当作正常行为,不以为然,希望通过这次整治行动能对长期形成的违法惯性进行纠偏。他希望,“严格执法能够坚持,有利于造福合法交通驾驶人”。

市民云飞则表示,违法行为往往具有传染性,长此以往会导致“劣币感染良币”现象发生,要形成人们普遍守法的习惯,就必须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他建议,政府部门对于未来长效机制的建立,还是要有所规划。云飞表示,除了利用警力的作用,还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作用。“一定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云飞认为,相比人盯人的战术,科技手段可以大幅提高执法效率,“比如,对于一些乱停车现象较为集中、较为顽固的区域,可以利用监控设备予以取证”。

其实,交通违法行为少了,道路更通畅了,大整治的成效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市民的感受度与获得感上:路顺一些,车少堵一些,路上窝心的事少一些,孩子上下学更放心一些……

共建共治共享

面对城市交通整治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我市相关部门不断通过方法创新提升整治工作效率,精准发力、以巧制胜,实现“四两拨千斤”“1+1>2”的工作效果。

“实在对不起,我上班来不及了。能不能下次再罚?”“他也违法你怎么不处理?这么多违法你罚我一个就能解决吗?”“我不怕路上的车,红灯我跑得过去的!”

……

作为一线交警,新城区交管大队三中队民警赵泊然在严管非机动车、行人违法时,听过各种各样的理由:“大整治开始之前,很多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被处罚,都觉得交警‘小题大做’。”

“违法从社会危害来说有大小之分,但从法治社会建设来说却没有区别。”在法律界人士看来,市民如果对法律明令禁止的问题长期漠视,法律就会沦为一纸空文。

“中国社会的人情体现在交通管理中,就是违法者常常把违法产生的后果作为衡量是否该处罚的标准。”赵泊然告诉记者,处罚非机动车违法时,经常有围观者帮腔“人家就是骑车,也没什么大危害,何必一定要罚”“ 又没有撞到人,这次就算了”。“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严格管理和处罚。提升市民的法治意识,关键靠全方位严格执法。”

同时,市交管部门在资源整合、协调配合机制上也有创新之举。记者了解到,此次我市交通大整治并非一个警种、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由交管部门和各家社会单位共同参与的一次“共建共治”。

记者了解到,在大整治期间,我市各级交管部门全员上街上岗。同时全市其他相关部门也都参与了交通大整治行动,分别担负起各自的应有职责。城管部门、运管部门……因地制宜、疏堵结合,有效缓解了拥堵问题。

以敕勒川大街为例,由于沿路有许多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加之平时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较多,而该地段车位较少,一度乱停乱放现象非常严重,“最严重的时候路边的车能并行停三排。”赛罕区交管大队五中队队长陈勇深有感触。陈勇告诉记者,交通大整治开始后,在中队的沟通协调下,沿街各单位和群众都非常支持交警的工作,“现在,在这条街上,你再也看不到乱停乱放现象了,大家都按我们划定的停车位停车,车头朝向一致。”

针对周围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陈勇表示,通过交警的实地调研,为附近几个小区制定了相应的停车时间……如今敕勒川大街的道路交通状况已得到了极大改观,市民也感受到了交通大整治释放的“以人为本”的善意。

采访中记者还从市交管支队了解到,针对原有交通标示不完善的问题,市交通管理服务中心在全市安装全线禁停、记3分、罚150元标志224面,在锡林路、乌兰察布路、呼伦路、中山路、新华大街、北垣街、腾飞路以及哲里木路等安装禁停标志;安装东二环路交通拥堵,请绕行万通路标志21面;在市区样板街安装停车位标志40面……全市路面乱停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这是首府交管部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治理交通难题的又一个缩影。

从“一阵风”到“可持续”

大整治之初,市民罗向军就在观望:“这次大整治又能坚持多久?”这样的心态并非个案,也不是偶然。

“交通违法行为量大面广、反复性强,再加上法律支撑不足,一些瓶颈问题始终难以突破。”一些法律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呼市交通管理要走出“周而复始”的怪圈,此次交通大整治注定要打一场“持久战”。

理念的变化,带来首府实践中的一系列变化:社会力量闻风而动,科技力量不断投入……这些都彰显首府打这场“持久战”的决心。

“我们现在坚持严格执法,就是希望今后实现‘警不在现场、法自在人心’。当然那时也许还会有零星违法,我们还是会严格执法。”一些一线交警告诉记者:“这样的场景,想起来就激动。”

其实,变化也在市民中悄然发生。市民方晓驾车外出时,再也不会随意“加塞”了;罗向军这一个月没有“吃”过一张罚单:“一开始觉得不要被抓、不要被罚,这一当心一个月就过了,习惯了反而觉得很好!虽然现在还有不少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还时有发生,但严管交通违法这个方向,值得管理部门和市民坚持。”

或许,有人不理解,交通大整治为什么要管路边停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闯信号这种“小事儿”呢?

“其实,违法没有‘大’‘小’之分,都是违法,违法了交管部门都得管。”一位从事一线岗位的交警向记者坦言,只不过,过去交通整治多多少少成了“抓大放小”——“抓大”当然没错,“放小”却造成部分司机的错觉,以为“小违法”警察不会管。“其实,只要是违法行为,都要依法整治、依法查处。”这位交警说。

从整治方式来看,我市交通大整治的常态长效也是有底气的。在大整治期间,市交管部门不断加大技管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智能交通管理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强化交通违法行为抓拍、视频监控和指挥调度等功能。对11条重点路段的信号灯进行认真排查摸底,进一步优化配时,保证科学合理,以及增加电子警察的数量。同时,我市还将在市区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尽快在小街巷、次干道安装监控抓拍设备,在路口增加能够 曝光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显示屏……

“全警动、全民动、全社会动”的整治氛围正在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悄然根植于市民心中,一场全民参与的交通整治,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首府的“秩序之美”初步显现。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