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俊成副厅长参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并作经验交流发言

01.08.2018  15:22

        2018年7月30日至31日,司法部在江苏省太仓市召开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内蒙古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尤俊成参会并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会上,尤俊成副厅长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区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程中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平台体系建设。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全区统一、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突出功能互补。制定全区“一盘棋”工作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细化服务流程,全力推进自治区级中心为示范引领、盟市级中心为区域枢纽、旗县级中心为实战平台、苏木乡镇工作站为基础窗口、嘎查村工作室为引导转接的五级全覆盖、规范化、互补式的服务平台体系,为群众提供“窗口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突出整合提效。针对原“12348”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服务人员准入门槛低、服务质量不均衡、功能单一、分散运营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今年6月对平台进行整合升级,在自治区司法厅统一打造内蒙古“12348”热线平台,建立优秀驻场法律团队,通过外包第三方运维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7×24小时”专业高效的蒙汉双语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突出数据共享。依托12348内蒙古法网数据支撑,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电视终端、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移动APP等通过后台数据整合,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相呼应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了“六网合一”,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开发电视终端,创新法律服务模式。我区地广人稀,地域跨度大,在偏远牧区山区林区,因交通不便、网络覆盖不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牧民的法律服务“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为此,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难题,利用广电网络覆盖范围广、投资少的优势,将“公共法律服务”版块植入4K智能机顶盒,研发了蒙汉双语法律服务电视终端。电视终端运行以来,让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同城市居民一样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深受群众欢迎,推广速度极快。目前,已有52万家庭在使用,今年将覆盖180万户。

        三是实施“六个一”工程,提升双语服务能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法律事务,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利。内蒙古常住蒙古族群众462万,占全区人口的18.48%。2017年,全区法院受理的蒙汉语混诉案件超过30%,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需用纯蒙语诉讼的案件达67%。但是,能够使用蒙汉双语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只有265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21人,两者总计不足500人。为了解决好少数民族的法律服务需求,我们组织实施了蒙汉双语“六个一工程”。一是建立一个蒙汉双语法律案例库,让群众从案例中学法用法。二是研发一套蒙汉双语法律互译系统,运用网络提高蒙汉双语法律服务便捷化水平。三是编纂出版一本蒙汉法律实用词典,既为蒙古族群众提供权威的法律工具,同时也能有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战略。四是编译自治区统一的高校蒙文法律专业教材,打好蒙文法学教育基础。五是培育一千名双语法律人才。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培养100名蒙汉双语青年律师,100名蒙汉双语应届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五年时间内,培养500名蒙汉双语优秀律师、500名蒙汉双语律师后备人才。六是建立一个蒙汉双语律师培训基地,实现双语人才培育的常态化。“六个一工程”的有效实施,补齐了我区公共法律服务的短板,进一步满足了我区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