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配电网建设交出亮丽成绩单

05.09.2017  15:12

呼张客专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现场

呼和浩特供电局220千伏东郊运维站设备区

农网升级改造现场

工作人员巡视检查综合管廊安全状态

近年来,呼和浩特作为首府城市,以一马当先的高增长速度大力发展供电事业,其中配电网的建设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无到有 青城配电网发展日新月异

1988年,首府供电部门开始推行配电线路标准化管理,配电达标主要以电压合格和不间断安全供电为标准。供电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推动了配电网的不断发展进步,呼和浩特地区从形成10千伏配电网络到形成35千伏供电网络,仅用了6年时间。

1982年,宾州亥变电站建成投产,至此,呼和浩特市西部地区农村供电网络也形成了。随着1978年、1984年,武川县和四子王旗又相继建成两个110千伏工农业两用变电站,与呼和浩特市郊区东部的110千伏陶卜齐村变电站,共同形成呼和浩特地区北端、东端网络。电源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供电网络全面铺开,整个呼和浩特市区及附近旗县的农村用电也与日俱增。

农村供电规模发展到1985年底,呼和浩特地区广大农牧民的用电需求已基本满足,为农村供电的变电站已达到22个。在全体电力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呼和浩特地区形成了以220千伏为主网,具有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等4个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系统。所辖输电线路681.08公里,变电站15座。主变总容量24500千伏·安/20台,10千伏配电线路2166.3公里,配电变压器容量159330千伏·安/1790台,共有用户25889户,年售电量66993万度。

老旧小区配电设施优化升级

跨越90年代,步入21世纪。首府供电部门担负着市区及周边五个旗县的电力供应和电网运行管理及建设任务,供电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服务客户134万户。自2012年起,为全面完善台区匹配,各营销单位密切配合,加强营销与配网基础信息核对,建立健全配电线路图集,完成419条配电线路的图集绘制,录入设备基础信息40余万条,逐步建立起统一集中的配网管理系统。2013年,100套台区配电变压器防盗监控系统相继安装,200台配网自动化开关与180条线路陆续投运,配网巡检系统大幅完善,配网调度实现独立运行。

2011年至2013年间,供电部门积极配合市政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优化配网结构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中低压配网改造工作,利用技改资金对城区老旧小区和部分合表用户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共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完成改造71000户,集中解决了线路老化和电费收缴矛盾等问题。2014年至2015年,在老旧计量改造工程推进的同时,又针对配电设施老化、变压器容量不足的老旧小区进行配电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改造内容包括:配电变压器增容、低压配电线路升级、配电设施绝缘化改造、楼前低压分支箱和电表箱更换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市区330个老旧小区的配电设施实现优化升级,用电设备焕然一新,用电质量和用电可靠性得以全面提升。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老旧小区电力设施落后、表计老化、跳闸较多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安全隐患极大排除,平均用电容量从6千瓦扩大至10千瓦,用电安全和用电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供电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14年,我市启动了配电网优化改造工程,制定了《配网运行维护管理考核办法》、《配网设备选用标准》等九项管理标准及相关考核办法,提升配网设备入网标准,完成配网投资1.6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7条,新增变压器15台,线路绝缘化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10千伏线路全年跳闸率同比大幅下降20.5%。

多年成绩的积累,为配网建设的再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优化配网结构,按照“高工艺、高标准、高要求”理念,将运行单辐射型10千伏线路逐步改造为多分段、多联络供电的地区配网。党政机关、医院、学校、机场等重要场所、重要用户逐步实现了双回路、双电源、双环网供电,首府地区配网“手拉手”供电保障加速实现。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覆盖田间乡镇

近五年来,为加快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和小城镇化建设,统筹解决农村牧区用电问题,我市不断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仅2016年,全年累计投资13173万元,对清水河县、托克托县、土左旗、武川县、和林格尔县、赛罕区百什户村、赛罕区巴彦镇等区域的10千伏及以下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

清水河县宏河镇石湾子村经济发展迅速,电器化设备增加快速,饮水和排灌也全部使用水泵,养殖户使用粉碎机,常常会出现变压器重载、过载等现象,特别是在春季农业生产用电的高峰期,造成很多电器不能同时用或是干脆不能用等现象。当地供电分局了解到该情况后,利用3个月,架设变压器20台,改造线路5.6公里,切实解决了该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设备老化、供电卡脖子和低电压问题;2014年和2015年,土左旗农网改造工程解决了当地农民生活用电和农业排灌用电的基本问题,2016年在原有基础上又对81个村的低压线路进行了改造,将153公里原有线路全部更换为绝缘导线,保障了供电可靠性和农民安全用电。

今年,为进一步改善呼和浩特地区小城镇(中心村)供电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市继续加强农网改造升级10千伏及以下工程建设。涉及工程建设规模总投资17250.63万元,计划建设10千伏架空线路317.794公里,10千伏电缆线路0.59公里,0.4千伏架空线路137.962公里,配电变压器724台、配变总容量65650千伏安,电能表5000块,低压综合配电箱717台,其中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涉及中心村94个,农民92688人,农村机井通电工程涉及机井1887眼。

推进示范区建设 打造配网自动化创先工程

2016年初,呼和浩特供电局投资2.2亿元,用以开展2016至2017年配网行动计划,进一步对主网架和市区范围内10千伏线路及老旧小区低压线路进行升级改造。截至2016年底,配电线路跳闸次数同比下降27%,连续三年呈两位数下降,跨年度安全生产4292天。

2016年8月,按照内蒙古电力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和《施工标准工艺规范》,首府供电部门在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建成配电网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包括12米双杆正装变台、无拉线转角水泥电杆、标准拉线坑等20余种标准工艺展示,以此全面推行“三通一标”建设管理标准。该基地的建成,发挥了“样板引路、示范先行”的作用,为“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进一步树立了标杆,也为打造城网建设首样工程奠定了基础。

今年,我市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立足打造配网自动化创先工程,加快推进中山路和党政新区两个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城市核心区供电可靠率达99.99%,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2分钟的建设目标;投资配网工程9.2亿元,重点开展党政新区配电网自动化提升改造工程、机井通电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工程;率先在党政新区打造首府供电“10分钟服务圈”,有效缩短服务半径,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将农村电网改造同步纳入优先改造项目,统筹解决农村配电网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供电能力弱等问题,满足部分地区村民照明与农灌用电的新增负荷;新增配变布点,合理建设中低压排灌线路,改造后将惠及土左旗、清水河县共计193932亩农田灌溉,切实提高居民生活用电安全性与可靠性,有效提升全网系统供电能力及安全供电水平。

今年57岁的呼和浩特供电局大用户保电人员韩杰,参与了自治区成立40周年到70周年间的四次庆祝活动电力保障工作,从旧人民体育场到现在的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每十年换一个地方,他亲身经历了呼和浩特地区电网的转型升级,“还记得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时,仅有一台较多人工操作环节的小发电车,重要场所虽是双电源,但都是公用线路。保电人员基本是从分局调配,不仅没有专业保电队和专门保电人员,技术力量也比现在差。”对比过去,韩杰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不一样了,随着重要活动越来越多,保电范围越来越大,保电信息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呼和浩特供电局已有6台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发电车,不仅减少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还确保了可靠供电,重要场所都是三电源或双电源自投、专线送出。

电力保障力量的强大,也侧面反映出呼和浩特地区配电网建设的大跨步发展。根据供电部门编制的 “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首府核心区配电系统满足N-2运行标准,10千伏配电线路供电半径控制在3至6公里范围内,大型商场、三甲医院地区建设三电源,实现多环网、多环路供电。城市配网绝缘化率达到100%,电网供电可靠性达到99.82%,电压合格率达到98.65%,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呼和浩特加快构建物联网产业链 网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5日电(郝芳芳 李倩)新华网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