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续写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华章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

24.03.2016  16:00

共同续写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华章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史志学刊》编辑部

2015年末的北京,寒风阵阵,在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现场却暖意融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的四个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前门建国饭店交叉召开,其热烈紧张的气氛似乎在映衬着地方志事业快速向前推进的高强节奏。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的王伟光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自然是格外忙碌,只能挤出时间接受本刊的简短采访。

问:如果请您对地方志工作的形势、任务、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您会怎么说?

答: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大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在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报告中,我把这样一句话作为标题特别强调。

问:地方志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当今出台《规划纲要》有何现实意义?

答:《规划纲要》在地方志发展史上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它是我国第一份对全国地方志事业进行规划的文件。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转型,也标志着全国地方志事业从此走上规划先行,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道路,这在中国地方志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谓千载难逢。《规划纲要》的编制及颁布,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以“一纳入、八到位”为突出主线,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对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事业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是今后几年中推进工作的“总抓手”和行动指南。

问:您在报告中讲到2016年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必须统一认识,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完成关键之年任务的关键是统一认识?

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认识达不到一致,行动就难以形成合力,就难尽快奏效,所以认识到位确实是很关键的一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倡导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这一新理念也完全适用于地方志系统。增强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科学性和能动性,也要统一认识,提倡这样的理念。

一是创新驱动理念。《规划纲要》将创新放在地方志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正确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丰富地方志成果表现形式。编制《规划纲要》过程中,也始终坚持创新,提出地方志事业发展走体系化建设的思路,在《地方志工作条例》基础上拓展了地方志工作范围,创造性提出“为国存史”“修志问道、直笔著史”方志人精神等概念;首次提出硬性指标,明确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动地方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

二是协调发展理念。《规划纲要》强调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这样“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本着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要以全局的高度、长远的眼光思考和研究工作,把握工作主动权,观大势、重运筹;另一方面,要用联系、整体的观点思考和研究工作,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打基础、谋长远。

三是开放治志理念。《规划纲要》强调要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修志编鉴的途径和方式。地方志工作不能单打独斗,要学会合作,达到共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档案机构、图书馆等单位加强交流,引导社会各界更广泛地参与地方志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充分挖掘、阐发、展示方志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推动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是共享方志理念。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地方志工作来说,让人民共享地方志成果,地方志工作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规划纲要》强调修志为用,顺应时代要求,全面提升开发利用水平;要求拓宽用志领域,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地方志工作者,重点抓两条:一是积极主动地将地方志工作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在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上做文章,使传统手段与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承载乡愁、延续文脉,做到与时俱进。

问:您认为从落实《规划纲要》出发,在2016年,或者说在今后两三年内,地方志工作应该着力在哪些具体方面呢?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系统应当主要抓好这么十项工作:

一是继续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武装头脑,明晰地方志工作努力方向。

二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志,着力推进从依法修志到依法治志模式转型。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行,地方志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与此前长期以来修志工作主要靠行政命令等行政手段相比,依法修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发挥了重大作用。近10年来,地方志形势有了快速而显著的发展变化,“一本书主义”的修志模式已经为方志理论和实践中的多业并举、融合立体发展所突破,2015年《规划纲要》把依法治志规定为基本原则,意义重大而深远。各级地方志机构及地方志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依法治志的内涵,全面把握其外延,从认识上和行动上实现从依法修志到依法治志的转变。

三是全面推进修志工作,打造高质量的佳志力作。二轮修志完成的地区,要总结首轮、二轮修志经验教训,做好三轮修志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未完成的地区,应倒排工期、量化程序、细化责任、强化督导,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要实施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指导有条件的乡镇村做好志书编纂工作。

四是加强年鉴工作,创造更多精品年鉴。重点是建立健全年鉴编纂评议机制,大力推进年鉴试点工作,实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组织开展全国年鉴质量评比活动,推动实现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全覆盖。

五是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抢救保护优秀文化遗产。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国旧志整理、保护工作,要开展海外藏中国旧志的引进工作,推动旧志数字化建设。地方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也要抓旧志的整理、保护,与国内外高校等单位合作,开展旧志点校、提要、考录、辑佚等工作。

六是推动地方史编写工作,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要开展地方史编写试点工作,着手制定地方史编写规划与规范。条件成熟的地区,要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管理。

七是深化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力争形成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全国地方志学科规划,编制课题研究指南,编写方志学、年鉴学通用教材。要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加强方志期刊的理论平台和引导作用。

八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事业发展源动力。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志学系,培养方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效利用地方志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招收高素质博士后研究人员。同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分级实施对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志鉴主编的专项培训,分类组织地方志信息化、方志馆建设等的业务培训。

九是实施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引领地方志信息化创新发展。要统筹协调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制定《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地方志全文数据库,推动信息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中国地情网、中国方志网,尽快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地方志资源共享。稳步推进国家数字方志馆、中国国情网建设。

十是加强方志馆建设,打造方志文化公共服务平台。要加速推进国家方志馆建设,尽快完善国家方志馆设计功能。同时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方志馆建设标准》制定工作,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筹备方志馆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决心拿出这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大力推动中国地方志事业创新发展。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希望全国各地各级地方志机构和全体方志人,一道行动起来,在完成《规划纲要》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显身手、展风采,保持全国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高位运行态势,继续共同谱写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