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丨骄阳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阴夏九来

21.06.2018  13:45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1日电(石毅)“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6月21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天文专家称,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半夏时光,诗意正浓。新华网 石毅 摄

    在我国古代,夏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又称“夏节”或“夏至节”。在夏至这天,皇帝要幸临地坛祭祀地神,以祈求灾消年丰,民间也有祭祖的习俗。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舞”,“地祇”即地神。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气象专家称,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许多人往往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烦意乱、脾气暴躁的情况。养生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带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与夏季属火,五脏对应心有关,所以夏至之后要注重养心,要适当的增加静坐冥想的时间,同时要注重自我的精神调节,做到“心静自然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夏至这天,在我国很多地区,至今仍保留吃“夏至面”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等说法。之所以吃面,民俗专家表示,一是为了取一个好彩头,另外,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含义。

    绿树成荫,鸟语蝉鸣,蛙声十里,鱼戏莲叶……夏至到了,大自然中最有生命力的火热日子也开始了。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