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奇乾中队 彰显“樟子松精神”

08.11.2019  19:15

     

大兴安岭奇乾中队扎根边陲

    ◇内蒙古晨报融媒体平台消息(记者 温晔峰 实习生 吕丽) 50年来,奇乾中队成功扑救森林火灾380余起,出色完成了20余起特大森林火灾扑救任务,成功完成了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的发展建设……”6日上午,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内蒙古森林消防奇乾中队典型事迹新闻发布会现场,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田顺柱如是介绍。

   国家唯一一个

  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典型

  据了解,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始建于1952年,先后经历了职业制、职业制与义务兵役制并存、现役制列入武警序列和隶属武警部队4个重要时期,去年由武警部队转入应急管理部,现已进入准现役、准军事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的发展阶段,是一支在清山剿匪中诞生、林政执勤中成长、护林防火中淬炼、调整改革中壮大的传承红色基因的生态劲旅。而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始建于1963年,目前是全国唯一一支常年驻守在原始林腹地的消防队伍。

  田顺柱说,奇乾中队历经11次编制体制调整,27任党支部集体带领一代代指战员始终扎根“林海孤岛”以队为家,守护着祖国北疆95万公顷未开发原始林。中队先后走出2位将军和36位师团职领导干部,荣立集体二等功5次、三等功4次,连续6年被森林消防局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201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北疆森林卫士”荣誉称号。

  建队至今,中队成功扑救森林火灾380余起,出色完成了2002年“7·28”、2006年“5·25”、2018年“6·1” 和2019年“6·19”等20余起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任务。1987年“5·6”大火,历经30多天艰苦鏖战,中队40余名指战员连续转场11次,赢得了“蹈火急先锋”的美誉;扑救2002年“7·28”火灾,指战员们用双手挖出了12公里的防火隔离带,阻挡了火势蔓延,布满伤口的手掌让人印象深刻;2017年“4·30”火灾中,指战员靠半袋白面在火场坚守了7天8夜,没有一人喊苦掉队,立起了北疆绿色卫士“好样子”。

  今年年初,奇乾中队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唯一典型,被中宣部确定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10个重要选题之一在全国推广宣传,对奇乾精神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和升华。

   60多年历变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

     

  奇乾中队日常训练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新闻宣传处处长杨平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是林业大区、草原大区、生态大区,全区森林面积2488万公顷,草原主面积8666.7万公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区内森林草原、戈壁荒漠、湿地湖泊交织相连,地貌类型多样复杂;地震滑坡、冰冻雨雪、雷击洪水时有发生,次生灾害破坏性强;密林沼泽、悬崖峭壁、深沟险壑交错密布,救援处置极其困难;草原深处牧点牧户散布,林区腹地乡镇村屯遍布,边境一线国防设施广布,安全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奇乾中队自组建以来一代代指战员坚守在被称作“林海孤岛”的原始林腹地,以苦为乐、苦中有为,在无人区内开辟出了一座‘生命绿洲’。”

  “50年来虽一直驻守在国境线旁、原始林腹地,指战员没有一人逃离队伍、没有一人越过边防线一步。一代代“奇乾人”在营区竖起了奇乾精神石雕,制作了刻有奇乾队魂的木制书卷,搭建彰显指战员战斗风采的绿屏“”道,铺设警示荣辱的白桦书卷,激励指战员“挺直脊梁斗困苦,硬起筋骨显本色.” 奇乾中队指导员王永刚说。

  同时,大兴安岭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康建有表示,保护好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尤其是原始林区这道绿色长城,对于奇乾中队来说,是责任、也是使命,中队以坚定的信心、崭新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不计得失、不辱使命”的森林消防精神,着力培育“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战斗精神,坚持在实战训练、艰苦环境和重大任务中磨砺战斗意志、锤炼血性胆气。充分展示了主力军和国家队的形象风采。

  据悉,60多年发展建设历程,脱掉“橄榄绿”,换上“火焰蓝”,奇乾中队肩上承载的使命不改,在那片北纬53度的林海,依然是他们生活和战斗的地方,他们的使命在一代代的传承下换羽新生,就像大兴安岭上的杜鹃花一样,在这里绽放与重生。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