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千般术 致富一条路

22.05.2018  14:57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为了让百姓由心而笑,扎兰屯市委市政府上下齐心,对标精准,聚焦问题,对症下药,边查边改,攻坚克难。全市各级领导、包联干部、包保党员用尽浑身解数,想出各种方法,只为了让百姓走上富裕之路,过上小康生活。

建立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体系。对该市所有行政村逐户逐人“过筛子”,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工作程序,常态化识别、及时帮扶、定期录入。确保一户一档规范管理,细化贫困户各项信息指标,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记录脱贫过程及成效,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同时,本着“脱贫不脱政策、精准帮扶、差异化管理”的原则,精准分类、按需施策,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建立脱贫攻坚干部包扶体系。精准建立干部包联、党员包保体系,采取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区、处级领导包乡镇、科局包村、干部包户、党员包保的做法,选优配强帮扶力量。优选“排头兵”,为70个贫困村全部落实5人驻村工作队和1名第一书记,以每人年工资6000元的标准为130个行政村配备了扶贫工作助理员;配强“突击队”,组织全市198个单位、3798名干部职工与 呼伦贝尔 市30个单位、324名干部共同帮扶全市138个村 (居)11978户、33276名贫困人口,包村率、包户率均达到100%。

建立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体系。统筹整合专项、行业、社会三大扶贫资源,建立“财政补、企业投、金融贷、社会帮、群众筹”的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体系。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格局,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2017年整合各级涉农专项资金4.06亿元,投入大病保障基金1000万元、贫困生救助基金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10421万元、“三到村三到户”资金315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3145万元、基础设施及民生保障资金21884万元。结合往年投入的“三到村三到户”滚动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实现了“菜单式”扶贫覆盖全部有发展产业愿望的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覆盖所有贫困户,金融扶贫覆盖全部有贷款需求、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家有产业、户户是股民、人人有增收”。

聚焦产业集中攻坚。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着力推广先建后补、股份合作、奶牛保底托管、金融放大、互助资金五种产业扶贫模式及企业带动型、贫困户直接创业型、返乡贫困农民工创业型、青年创业致富带动型、贫困户互助型、社区电子商务中心带动型、村级服务站带动型七种电商扶贫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近80%的贫困人口增收,切实做到变“输血”为“造血”,由“一次性扶贫”转向“可持续性扶贫”。成立呼伦贝尔教育扶贫培训基地,对1124名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800余人完成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注重民生强化保障。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按照哪有产业往哪搬、哪能致富往哪搬的原则,坚守搬迁不举债和人均住房不超过25平方米两条“底线”,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模式,全面完成基础保障。针对雨露计划、大学生新生入学、泛海助学等8项惠及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扶持政策,按标准逐户逐人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两提两降”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签约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政策,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及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全面开展慢性病送药服务。积极发展林果、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打造生态富民产业,已带动1001户、2984名贫困人口,实现生态产业增收463万元,人均增收1550元。投入122万元,选聘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护林员,通过生态公益岗位带动122户、368人脱贫,户均增收1万元。投入81万元,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9005亩,带动732户、2147人增收,户均增收1107元。投入75万元,划出10731亩森林抚育任务分配给贫困户施工,带动38户、130人增收,户均增收19767元。投入16万元,带动参与防护林建设工程,带动15户、48人增收,户均增收1.08万元。鼓励、引导贫困户承包榛林、栽培沙果经济林等方式实现增收,带动94户、291名贫困人口增收169万元。

通辽市加大深度贫困村扶持力度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通辽市印发《关于加大22个深度贫困嘎查村扶持力度扶贫办
今年通辽市力争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幅超过15%
为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补齐扶贫短板扶贫办
东苏旗八项典型措施打好脱贫攻坚
  “一卡两册三本账”实现精准扶贫。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