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化工崛起 内蒙古做好资源转化增值大文章

05.12.2014  13:18
      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发展新型煤化工不仅是自身资源转化增值的需要,更是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的需要。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科技支撑,为自治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一煤独大”、粗放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我们渐行渐远。在草原上,“资源转化增值”已经成为新型煤化工响亮的代名词。

  发展思路具有战略高度

  2013年初以来,自治区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更加和谐美好。

  “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2013年3月,在自治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掷地有声,“从保障国家能源看,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是煤炭多、油气少,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有效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现实选择。从推动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看,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看,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匹配条件较好,环境空间容量较大,拥有五大类国家重要的煤化工战略技术储备项目,掌握100多项煤炭加工利用专利技术,已经形成140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52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煤制乙二醇、13.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能力,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如何发挥内蒙古优势,做好煤炭转化这篇文章,历史性地摆在全区各族人民面前!

  自治区在“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实验示范。在继续完善现有示范技术装备的同时,争取国家优先在内蒙古实验示范煤气化、净化、合成等技术及国产化、大型化装备,提高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更多的实验示范技术在内蒙古生根发芽。一手抓产业化发展。实验示范项目成功后,后续项目必须紧紧跟上,需要扩大实验示范规模的要继续往下做,抓紧启动建设新的生产线;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和装备要争取国家优先在内蒙古布局建设,防止只开花不结果。

  “一煤独大”产业格局因此改变,一场革命性的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战役在内蒙古大地上拉开序幕……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慰问期间,勉励内蒙古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把转方式有效融入资源转化增值之中。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是内蒙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

      资源禀赋引来金凤凰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仅2013年,“新增煤炭资源探明储量450亿吨”,这是发展新型煤化工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和专项规划,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项目,在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

  近年来,自治区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在煤转电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项目,煤化工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仅仅几年,自治区崛起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国家五大示范工程。神华和伊泰煤制油、神华包头和大唐国际多伦煤制烯烃、通辽金煤公司煤制乙二醇、久泰公司和新奥公司煤制甲醇、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和庆华集团煤焦化及焦炉煤气制甲醇等巨型煤化工项目蓬勃发展。其中,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是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的工业化装置,伊泰煤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首套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合成油工业装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是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煤基甲醇制烯烃工业化示范工程,大唐克什克腾旗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国内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成为我国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走在了世界煤化工发展的最前沿。

  “抓住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化解产能过剩的机遇,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承接产业转移,(2014年)力争新开工煤制油450万吨、煤制烯烃220万吨、煤制气200亿立方米……”2014年1月15日,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内蒙古建成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地域优势、显著的后发优势,加之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目前,全区已经高水平、高起点、规模化、基地化建设起一批大型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煤焦化等新型煤化工项目,成为不断推进全区化学工业集群化发展的新生力量。”自治区经信委材料工业处原处长任玉祥说。

      为产业发展做好示范

  自治区建成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发展定位的提出,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效益显著,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12倍;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平均比单纯输出煤和电增值6~10倍。

  自治区发展新型煤化工,走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道路,着力打造煤化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利于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产品转变,从规模化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有利于尽快形成煤炭资源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格局,推动全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重点建设60个产业集群,其中化学工业产业集群14个,占23.3%。由此,未来的内蒙古必将迅速形成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为主的国家示范工程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构建起更加成熟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提供更为坚强的保障。

  从发展重点看,“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煤化工在抓好已经建成投产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项目技术攻关、工艺设备改进优化、达产达标工作的同时,重点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产业化进程,做大新型煤化工总量,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煤—电—煤制油—煤制油深加工、煤制甲醇—甲醇燃料—甲醇下游产品及其精细化学品、煤—电—电石及其下游产品等煤化工产业链和集群。积极引导、推进、优化工艺路线,发展煤基多联产,促进化工生产、能源转化和其它产业相结合,逐步形成“煤电化一体化”“煤化电冶一体化”等煤化工多联产产业体系。

  自治区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国家示范工程产业化,不断完善现有示范技术装备,切实抓好二代煤化工示范项目,为国家煤化工产业发展做好示范。

  “内蒙古建成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主要有三方面利好因素。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增,传统煤炭供应基地的枯竭与开采成本提高,拥有庞大煤炭储量的内蒙古特别是蒙西地区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炭供应的主角,这为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其次,内蒙古努力在煤炭深加工方面做大文章,积极推动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第三,内蒙古已经率先建起了一批国家煤化工示范工程,为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工艺积累了经验。”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工业与信息化研究处处长赵云平说,“因此,下一步必须要在现有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做到规模要大、技术要新、产业要全,真正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经济转型的排头兵

  自治区按照集聚、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重点构建14个化工产业集中区,集中打造以生产甲醇、乙二醇、二甲醚、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焦化、化肥、电石、聚氯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煤层气开发利用等产品为主,同时发展聚甲醛、多晶硅等产品的煤化工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东部地区则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加快融入东北经济圈,充分利用丰富的褐煤资源,通过干馏提质、气化后发展煤化工产品。

  任玉祥说:“内蒙古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力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战略机遇,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化工园区为载体,以基础化工原料为基点,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煤化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煤化工向产地化、大型化、规模化、基地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随着国际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稳定增长,对煤炭就地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自治区新型煤化工发展提供了机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内蒙古定位为国家重点的能源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要求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自治区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李杰翔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改变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把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做好。推进5个煤制燃料项目的实施,就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煤独大”、粗放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渐行渐远,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冲锋号在内蒙古大地吹响,煤炭精深加工正在全区产业转型的主旋律中蓬勃发展。(张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