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主干被“掐脖” 草原湿地陷生态危机

21.11.2019  03:10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有一片因拱卫世界文化遗址——元上都遗址而闻名中外的金莲川湿地。然而,近20年来,由于滋养这片湿地、被当地牧民称为“母亲河”的滦河主干——闪电河被上游水库“掐脖”控制断流,这片以盛开黄色金莲花著称的草原湿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闪电河断流近20年

    今年的夏季,正蓝旗雨水充沛,牧草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牧草犹如一张绿色的地毯盖在草原上,五颜六色的花朵争相绽放。然而,滦河主干闪电河干枯的河道,却成了这片美景里的缺陷。

    闪电河属滦河上游河流,由河北省沽源县流入内蒙古正蓝旗、太卜寺旗、多伦县后折回,汇入滦河下游。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水文局局长丁山介绍, 2010年国务院水利普查办河湖组组织的《全国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中,按照“唯长唯远”的原则,认定闪电河是滦河的主干河。

赵乃育 绘

    据了解,闪电河在正蓝旗境内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1325平方公里,流域人口8.3万人,其中蒙古族等少数民族4万人,牲畜35.67万头只,是正蓝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闪电河在正蓝旗黑城子镇流入内蒙古境内,《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入境处看到,4米左右宽的河道里长满了杂草,没有一滴水。闪电河黑城子段总河长王治水说:“受上游沽源县闪电河水库控制、沿河湿地肆意开垦、人工填堵河道等影响,1999年以后闪电河完全断流,已断流近20年。

    在王治水引导下,《经济参考报》记者沿闪电河黑城子段向上游沽源县闪电河水库方向探寻,在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榆树沟管理处三牛点村境内闪电河畔,发现大片草原湿地被开垦,有的种了小麦,有的种了油菜。王治水说:“去年这里还是草原湿地,长满了芨芨草。

    沿着这片开垦区新修的小水泥路再往前走,《经济参考报》记者又发现4块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介绍展板,上面清晰标明该村土地整治第一标段建设内容为:耕地田块修筑工程59.728公顷,拔除芨芨草及灌木3.21万立方米;挖填芨芨草及灌木坑土2.26万立方米;推芨芨草及灌木生产渣土1.13万立方米;推土整地5.88万立方米。

    在这片土地整治项目区1公里处,《经济参考报》记者还发现了长宽各100米、深6米左右的两个大蓄水池,里面装着近半的水。“即使上游的闪电河水库放水,水也流不到内蒙古境内,早就被引到了蓄水池里再通过暗管给附近的耕地浇水。”王治水说。

    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南端,坐落着沽源县黄土湾村,村南是一片天然草场。记者看到,两台挖土机正明目张胆地挖芨芨草、开地。

    “这里原本是与正蓝旗连成一片的天然草原湿地,但近几年被沽源县不断开垦成耕地,种一些油菜、小麦、玉米等作物,将原本美丽的草原湿地开垦得满目疮痍。”王治水说。

    沿黄土湾村继续前行,《经济参考报》记者最终来到了闪电河水库。据了解,沽源县在1958年修建了闪电河水库,1971年又扩建成了一座以防洪、灌溉、养殖并重的中型水库,水库死库容约1800万至2000万立方米。

    王治水说:“这座水库的拦截,是造成闪电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草原湿地蛙声不再

    牧民乌尼日勒图说:“过去一到夏天,牧草高得牛进去都看不见,夜晚蛙声一片,现在听不到蛙声了。

    闪电河断流近20年,导致下游内蒙古境内河流两岸生态环境恶化,草原盐碱化程度加重,沙漠化步伐加快。

    正蓝旗上都镇青格勒图嘎查(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周边湿地,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富裕的地方。闪电河断流后,青格勒图嘎查生态陷入了危机。

    “1998年前,闪电河没完全断流时,我们嘎查草原非常美,牧民在草原上行走,脚踩地上都冒水。自从闪电河断流后,草场渐渐退化、沙化,过去湿地有好多自流井,现在都干了。”牧民敖德说。

    正蓝旗湿地保护局局长青龙说:“20多年前,闪电河河水平槽。河水断流后,正蓝旗湿地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河两岸昔日的草甸草原退化为干旱草原,草原植物种类从120多种减少到二三十种,动物种类鸟类、鱼类减少,草原上蝗虫、蚂蚁成灾。

    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距离首都直线距离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地。闪电河断流导致沿岸土地沙化,稍有风吹,沙尘肆虐。

    闪电河断流在带来生态危机的同时,也让牧民生产生活遭遇缺水困境,生产生活成本提高,引起牧民愤慨。青格勒图嘎查牧民斯琴毕力格说:“过去闪电河有水时,牲畜直接到河里饮水,现在河干了,牧民为了饮牲畜每天到6公里外的井口拉水,费时费事,牛羊也饮不好,用车拉增加了生产成本。

    乌尼日勒图说:“牧民饮水也出现了困难,过去打井打2米左右就能出水,现在有些地方打20米深才能出水。

    近三年,正蓝旗连续遭遇大旱,加之闪电河常年断流,当地牧草产量(干草)从每亩400公斤锐减到180公斤左右,牧民的生产生活成本明显增加。

    正蓝旗上都镇侍郎城嘎查牧民钢苏和临河而居,他家的草场饲养着80头牛、60只羊、12匹马。他算了笔账:“这些年草料不够吃,饲料2600元/吨,牧草1000元/吨,每年我光买草料就要花费六七万元,跟收入基本持平,年份不好养畜还要赔钱。

    “闪电河断流还对国家湿地公园造成了破坏。2014年,金莲川湿地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但闪电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367毫米,而多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925毫米,如果没有滦河水补给,这片湿地将遭灭顶之灾。”青龙说。

    世界文化遗产“欲哭无泪

    随着闪电河断流,这个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陨石坑遗迹连同这条环形护城河已“面目全非”,当年“小河弯弯,流水潺潺,青山又叠嶂,百鸟争鸣,牧草千顷,驼马牛羊”的景色也随之消失。

    在金莲川湿地上,坐落着一座闻名遐迩的古都遗址——元上都遗址。历史上,闪电河曾环绕着元上都,给这座草原古都带来了无限风光。而今,闪电河断流,让这座古都遗址孤零零地矗立在草原上,“欲哭无泪”。

    元上都遗址1260年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所建,是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座都城之一,也是当时草原上的国际大都市。

    据正蓝旗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公元1251年,一位蒙古族英雄把金帐扎到了金莲川,此人就是忽必烈。1256年,忽必烈决心建立固定都城,命手下大将刘秉忠在金莲川选址建立城郭。三年后,一座“北控大漠,南屏燕蓟”的草原都城建成,定名为开平府。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登上汗位。1263年,忽必烈在燕京(北京)建都,开始叫中都,后称大都。1264年,忽必烈下诏,改开平府为上都,开始了元朝的两都巡幸制。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这里,当年元上都的繁华景象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生动描绘。

    元上都遗址包括元上都城址和墓葬群,是中国游牧民族遗存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化遗产。其中,元上都城址是我国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蒙元时期都城遗址,是亚洲北方具有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特征的草原都城典范。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内蒙古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滦河与闪电河曾是元上都古城的环形护城河,与古城融为一体。这个环形水系内环直径70公里,外环直径150公里,据地质专家研究,这个环形水系构造原是一个巨大的陨石爆炸坑遗迹,形成于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距今约1.4亿年。

    据当地居民反映,自从闪电河断流后,元上都遗址周边湿地面积锐减,植物退化,遗址保护遭遇严重的生态危机。(记者 丁铭 哈丽娜 呼和浩特报道)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