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林在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检察院工作报告

29.01.2019  18:40

  1月29日上午,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琪林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检察院工作报告。袁永红 摄 

 

  2018年,全区检察机关立足新时代紧盯新坐标,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迎接监察体制改革新机遇,直面社会矛盾新挑战,落实“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总体要求,按照“四个必须”“七个聚焦”“五个落实”工作思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新进步。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把“扫黑除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依法推进。强化组织领导,统一调度指挥,开展专项督导,推行捕诉一体办案,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批准逮捕涉黑恶犯罪案件618件1488人,提起公诉113件823人。提前介入重大案件380件,发现移送“保护伞”线索40条,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提出检察建议48份。一批欺行霸市、横行乡里、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团伙受到法律追究。 

 

  把反腐败作为应有的政治担当,转隶不减责,减员不减力。受理审查逮捕职务犯罪案件155件186人;受理审查起诉455件625人,其中监察机关移送365件509人,厅级干部案件24件24人。健全监检协调机制,制定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衔接办法,全力支持监察机关开局起步,在反腐败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把打击犯罪作为重要职责,突出重点,全面发力。突出打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犯罪,严惩个人极端暴力、多发性侵财和“黄赌毒”犯罪,深化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全年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5456人,提起公诉34479人。 

 

  把参与社会治理作为崇高使命,立足实践,精准施策。打造“枫桥经验”检察版,开展“千名检察官接访”活动,解决信访积难案件294件。邀请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898件,全年全区涉检进京零上访。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编译出版36分册蒙文普法宣传教育丛书,送书6000多套,实现全区苏木嘎查、民族院校全覆盖。编纂完成《蒙汉对照刑事法律词典》,填补了国内此类法律辞书空白。开展常态化蒙汉双语“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全区120名检察长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讲授法治课。 

   

 

   践行新发展理念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起诉破坏金融秩序、金融诈骗等犯罪637人。把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与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犯罪332人。突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实施“15条措施”,建立与工商联常态化沟通机制,与工业园区企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走进民营经济大讲堂,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依法维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起诉侵犯商标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犯罪333人。围绕“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严惩危害口岸秩序、走私贩私等犯罪,起诉59人,助力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 

 

  保障脱贫攻坚。依法惩治在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扶贫项目实施中侵吞挪用扶贫资金等犯罪,起诉30人。推动司法救助与精准脱贫衔接,主动将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纳入司法救助范围,共救助352人,发放救助金756万元。加强对口扶贫,选派优秀干部驻村,自治区院在察右中旗续建光伏项目,筹建肉牛养殖基地,在扎赉特旗巴彦套海嘎查,探索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援建养殖企业,支撑贫困户稳定脱贫。 

 

  助力污染防治。针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开展立案监督专项活动。监督立案231件262人,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352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52件。专注生态资源保护,黄河沿岸盟市检察院与河长办共同开展“保护黄河”专项行动。开展“保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专项工作。积极参与“一湖两海”综合治理,与蒙古国磋商建立跨国协作保护机制,加强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保护民生维护民利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加大力度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活动,针对中小学生饮食安全问题,推动开展“小饭桌”排查治理,督促监管部门对网络餐饮平台7057家不合格商户进行整改。 

           

  保护特殊群体权益。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严惩性侵、拐卖、虐待、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对涉嫌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向教育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全区校园欺凌和性侵未成年人专项治理。与自治区妇联就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签署制度性文件,建立定期沟通联系机制。开展协助讨薪专项活动,帮助2200多人追回工资5800多万元。 

 

  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升级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现“信、访、网、电、视频”全面融合,提供综合性、一站式便民服务。各盟市院和80%以上的基层院建立律师驻点服务站,500多名驻站律师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推广应用远程视频接访,让群众少跑腿、易办事。基层院广泛建设“掌上检察院”,配备案管机器人,开发蒙汉双语APP、法律维权小程序、微信举报小应用,最大限度畅通服务群众工作渠道。

 

 

   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维护法律统一、尊严和权威  

 

  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制定加强和改进刑事检察工作的意见,强调树立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办案理念,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严防用司法手段代替行政手段。突出人权保障,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决定不批捕2505人、不起诉815人,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1853人,监督纠正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问题438件。加强立案监督,对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的监督立案572件,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284人;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撤案866件。加强审判监督,对轻罪重判、重罪轻判等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282件。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监督纠正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3475人。 

 

  改进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着力补齐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短板和弱项,全年办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1467件,同比上升116.6%。对33件“虚假诉讼”提出监督意见,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加大民事行政案件执行监督力度,提出检察建议2857件,法院采纳2599件;大力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起诉72人。开展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提出检察建议465件,法院采纳320件。 

 

  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维护公益共同体意识,与国土、环保、食药等行政部门会签协作意见,与审判机关统一办案标准、规范办案程序,与纪委监委建立线索双向移送机制,积极构建良性互动工作格局。加强合作联动,与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6省区检察院构建生态保护联盟,与军事检察院就英雄烈士名誉保护等涉军公益诉讼加强协作,增强维护公益合力。秉持“提起诉讼是办案、督促履职也是办案”理念,80%以上的公益损害问题在诉前得到妥善解决,对通过诉前程序不能解决的问题,提起公益诉讼110件。注重国家利益保护,通过办案督促收回国有资产7.4亿元。 

     

  

   落实改革要求  

   不断完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体制机制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员额检察官独立决定案件占80%以上,提交检委会讨论案件同比下降19.6%。落实领导干部办案要求,三级院入额领导直接办案17679件。 

 

  深化司法综合配套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检察官员额动态分配机制,积极协调组织、人社等部门制定方案,推动检察官助理、书记员职务序列改革,有序推进聘任制书记员招录工作。 

 

  推动检察工作质效变革。推进现代科技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检务平台,自治区检察院、15个分市院和2个计划单列市院在全国率先建成高仿真案件会商系统,实现远程办案“面对面”。全面建成远程提讯系统,推进与法院、看守所三地联网远程提审、远程开庭。蒙汉双语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蒙汉文本智能翻译平台被高检院、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试点项目。

 

 

   落实“五个过硬”要求  

   注重自律自强狠抓队伍建设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航定向,横向抓机关、纵向抓条线、重点抓支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研讨活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锤练过硬本领。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规模开展分级分类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严明纪律作风。接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巡视,针对反馈的23个问题,细化117项措施全面整改;开展系统内新一轮巡视,对3个盟市院、23个基层院巡视巡察,从严治检更严更实。主动接受监督。全区78个院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公益诉讼工作,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4个盟市和12个旗县院开展专题调研。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持续深化检务公开,发布案件信息48082条,公开法律文书 21498 份。主动接受其他政法机关监督制约,接受律师在案件中的监督,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现场。 郑维 摄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高检院决策部署,以“落实、稳进、提升”为检察工作总基调,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