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海姆:期待中国与世界分享成功治沙方案

13.09.2017  17:22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日前在此间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的防沙治沙成就,期待看到中国利用本次会议并在未来与世界各国分享其成功治沙方案。

  他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中国,沙漠并没有被看成是一个问题,而被看作是一个机遇,在绿化沙漠的同时带来了就业和减贫的机遇。

  索尔海姆曾在今年6月前往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考察,他对“库布其模式”赞不绝口。他认为,库布其的治沙方法为全球应对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库布其在绿化沙漠的同时,也在太阳能发电、生态旅游、药用植物种植等领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恶劣的生态是当地农牧民贫困的根源,也曾是北京风沙病痛的源头。经过不懈的努力,过去30年间,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了治理。

  “库布其模式”的核心内涵是科技带动企业发展、产业带动规模治沙、生态带动民生改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库布其模式”是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当地居民以市场化的方式积极参与相结合的治沙模式,成效显著。

  除了“库布其模式”,索尔海姆表示,他还看到中国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区也有很多成功的治沙案例。他说:“库布其模式非常有启发性,我们要把库布其模式推向世界,并提供相关援助。

  大会期间,中国、阿尔及利亚、柬埔寨等有关国家启动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索尔海姆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有助于推进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进程。

  “举例而言,伊朗正面临严重的沙尘暴问题,它可以从中国的治沙技术和知识中受益。此外,非洲、中亚等世界上很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中国可以积极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使他人受益。”他说。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里约可持续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加强合作。此次缔约方大会以“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为主题,主要任务是围绕联合国确立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重大目标,讨论并推动形成《公约新战略框架》等成果,共有来自196个公约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正式代表约1400人出席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