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之路,内蒙古怎么走?

14.03.2018  15:36

  ◎记者 施佳丽

  有人曾这样比喻,每个地方的口袋里都有两张卡:一张是经济总量储蓄卡,一张是生态环境信用卡。只管第一张卡好看,任由第二张卡刷爆,第一张卡也将难免陷入被冻结的境地。

  只有守住发展底线,才能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这一点,内蒙古深谙其道。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我区一路逐“绿”前行,绿色基因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绿色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把准发展脉搏: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

  32万平方公里的大兴安岭,纵深1400公里,林海茫茫,松涛阵阵,宛若一道天赐的绿色屏障;

  25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牧歌嘹亮,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

  2339平方公里的“草原之肾”呼伦湖,碧波万顷,白鹤盘旋,犹如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

  ……

  在这里,林海、草原、沙漠、湿地、河流竞相交汇,汇聚成一首令人称绝的壮丽诗篇。视绿色为底色和价值的内蒙古人深知,要守护好这片绿色,还必须走好发展新棋。

  使命如山,压力在肩。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建设绿色内蒙古当成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的长远大计,一路加码提速,使改革激活力、转型铸动力、法治守底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既要保护好现有的绿水青山,还要努力修复生态,恢复往日时光,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冬季清洁取暖计划,抓好散煤和工业废气治理、秸秆利用、煤改气、煤改电等工作。所有火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继续整治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以市场化办法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增加清洁电力供应。

  “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旅游业。

  ……

  政府工作报告对绿色发展的着墨,无论是在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长远大计占据一席,还是部署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有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都是在行动层面算大账,精心调适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维持两者间精细的平衡。

  判大势、谋全局,方可观未来。问题明了,思路清晰,一切信号都指向一个方向——把准发展脉搏,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

  凝聚绿色动力: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当绿色成为我区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必须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这注定是一次凤凰涅槃。

  从加强污染治理到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从推进清洁生产到划定生态红线,从完成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到试点排污许可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我区大刀阔斧,形成了标准引领、准入把关、监管倒逼、减排推动、整治促进等有效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为铸就经济绿色动力,我区在节能减排上推行“减法”运算。而在新兴产业上,则用“加法”运算。一减一加之中,无疑为今后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换装了新的引擎。

  2017年,我区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退出810万吨煤炭、55万吨钢铁产能,取缔“地条钢”243万吨,煤电、煤化一体化比重达到90%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明显上升,实现了由“一煤独大”向产业多元的转变。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为绿色产业、绿色经济腾出大量发展空间,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等产业增长较快,稀土化合物产能、云计算服务器承载能力居全国第一。全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形势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农业生产发展正由资源消耗型向重质绿色型转变,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等政策,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向前。我区生态建设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并出台了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6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10.2亿亩草场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102个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还建立了生态文明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初步形成了四级“河长”体系。

  青山披翠,碧水蜿蜒,一道横跨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正有序建成。

  收获生态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蓝天下,一座座风力发电机旋转着洁白的叶片,绵绵林海一直延伸到远方。一碧如洗的多伦湖中,倒映着朵朵乳白色的云团。微风吹过,涟漪四散,如同一幅色彩瑰丽的油画。

  很难相信,这里就是从前那个黄沙漫漫的浑善达克沙地东南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开荒、超载放牧等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多伦县生态环境质量一度急剧恶化。据2000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全县风蚀沙化面积336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7%,沙尘暴肆虐,沙进人退。近50万亩农田因严重沙化无法耕种而弃荒,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013元。

  如今,镌刻着治沙誓言的磐石掩映在浓密的树林间,曾经一脚下去一个沙窝变成了一路走来一片绿色。樟子松、杨树、山杏、黄柳等树种随处可见,微风中树影婆娑摇曳,静谧中依稀听到啾啾鸟鸣。

  绿色让多伦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创造出丰厚的经济价值。每到夏季,不少来自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游客专程前来消夏,凉爽宜人的气候和沁人心脾的景色很快使他们从酷暑中解脱出来。近年来,多伦县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

  从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多赢的生态账。我区林业总产值已经达到480亿元,形成了荒漠化防治与产业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良性互动局面。

  随着全区生态的持续好转,绿色发展的红利也日益凸显。从拼资源转向拼环境,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大地,越来越多像多伦县一样的小村小镇尝到了甜头。2017年1至11月,我区累计接待游客1.0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3187亿元。

  树高千尺,唯有根深。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草原儿女持之以恒地探寻着、坚持着、创新着!


雨过天晴云破处 这般颜色作将来
  雨过天晴云破处 这般颜色作将来   ——Nmgcb.Com.Cn
【我的履职故事】王召明委员:草原生态保护利用要有标准可依
  “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是在收集全国草原区土壤内蒙古新闻网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