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持续推进造林绿化事业 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11.04.2018  00:33

  

   林业厅政府网4月10日讯   十八大以来,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会、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遵循“五大发展”理念,针对锡林郭勒盟特殊的生态区位,始终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水系和湿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等工程,着力构建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特别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以来,全盟上下采取强有力措施,与各项生态工程紧密衔接,统筹推进造林绿化工作。2013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共计完成造林绿化任务478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38万亩。围绕宜居城镇建设,完成城镇绿化94个12.7万亩;围绕美丽乡村和扶贫攻坚,完成村屯绿化379个3.5万亩,庭院栽植果树50万株;围绕绿色通道建设,完成公路绿化861公里16.6万亩;围绕和谐矿区建设,完成厂矿园区绿化72处5.2万亩。初步建成了东乌旗宝格达山30万亩水源涵养林、锡林浩特市三十里景观带、多伦大唐工业园区、锡张高速(G27)公路、太仆寺旗大圪洞村等精品绿化工程。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两大沙地综合治理力度,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2015年与2010年相比,流动和半流动沙地减少334万亩。通过努力,锡林郭勒盟生态保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呈现“生态恢复、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的良好态势,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锡林郭勒盟造林绿化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 高位推进 成立由盟委、行署主要领导牵头的锡林郭勒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锡林郭勒盟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总体规划》、《锡林郭勒盟主要水系和湿地保护建设总体规划》、《锡林郭勒盟重点区域绿化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健全政策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每年盟委扩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都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研究部署。今年盟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期间,专门召开造林绿化现场观摩会,盟委主要领导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各旗县市区党政领导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形成赶学比超、高位推动的良好氛围。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解决困难问题,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优化布局,突出重点。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紧紧把握国家和自治区林业发展形势,立足区域特点和生态状况,进一步优化林业生态建设布局,确定了以“两大沙地综合治理、四个水系保护建设、四个重点区域造林绿化”为重点,以六个百万亩工程为抓手,以增强生态保障功能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林业建设思路,将生态建设各项工作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造林绿化工作。百万亩樟子松建设已初步实现目标,百万亩沙地榆、灌木柳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均完成70万亩以上,百万亩低效林改造完成30万亩,百万亩重度沙化区治理以三年一个百万亩的梯次推进。2016年锡林郭勒盟森林覆盖率7.53%,比2012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3、创新机制,多元推进。随着生态建设的逐年开展,林业的社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各地围绕国家政策法规,主动适应新形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多元化加快营造林步伐。一是针对造林地块落实难,管护难的情况,一方面由旗县市、苏木乡镇政府,依据相关政策,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落实建设用地;另一方面由地方财政出资或由合作社、绿化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分成,协调解决地块落实问题。二是针对造林绿化深入推进,国家项目投资有限的情况,主要采取国家项目资金引导,地方财政、企业、社会、PPP融资等多元投入机制,或通过林权配置、土地调整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造林绿化中来,使一些建设标准高、投资量大、区位重要的重点和难点工程得以实施。2013年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43.3亿元,企业社会9.6亿元,工程项目1.7亿元。

  4、科技支撑,提升质量。把握锡盟地域面积宽广,地貌类型多样的实际,在推进造林绿化工作中,坚持遵循自然、保护优先、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一是科学规划、分区施策。依托草原补奖机制,整体保护草原生态的基础上,在两大沙地实施飞播造林、封沙育林、工程固沙进行综合治理;在水系和流域采取源头建设、流域保护,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力度,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把重点区域绿化与推进城镇化、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着力建设一批绿色城镇乡村、绿色矿区园区景区、绿色通道、绿色农牧户,让群众更好地享受造林绿化的成果。二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重点区域绿化技术导则,因地制宜确定造林绿化模式,科学合理搭配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造林地的选择上,坚持因水定种,因管护条件定种,确保造一片、活一片、见效一片。三是抓精品,带整体。以旗县为单位,整合力量,捆绑资金,每年至少建设1处高标准、有规模、成体系的造林绿化精品工程,通过树立精品意识,强化科技支撑和全面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造林绿化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5、强化管护,巩固成果。针对锡林郭勒盟地处草原牧区,造林难、管护更难的实际,我们一直把保护管理作为造林绿化的关键环节,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一是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健全由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农牧户为管护主体,森林公安为巡护执法主体的管护组织网络,分区划片,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使保护管理与造林绿化同步跟进。二是强化管护政策。盟委、行署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南部农区实行全境禁牧,对两大沙地生态脆弱区严格控制小畜发展,到2018年底逐步落实沙地全域退出养羊的措施。各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由地方人大、政府出台生态治理项目区管理办法,为保护造林绿化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探索管护长效机制。通过落实林地产权和收益权,实行责、权、利统一,建、管、用结合,调动造林绿化建设主体和农牧民的管护积极性,有效巩固造林绿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