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变“冬忙” 农闲人不闲——“十个全覆盖”为海区奋斗镇换上加速档
海拉尔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保障民生、发展经济相结合,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新村建设,达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村民走向富裕道路的目标,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
10月16日,虽然室外温度已接近0℃,但奋斗镇友联村的花卉发展园的花室内却温暖如春,花香四溢,村民马玉芬正在为前来选花的顾客介绍其品种与种植条件。在此之前,马玉芬一直在城里给人打工,今年7月,得益于奋斗镇新镇区建设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创造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马玉芬承包了花室,并借助丈夫的种植经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日前,记者在花卉园看到,大茉莉、红掌花、发财树都在适宜的温度下散发出勃勃生机。据了解,目前,马玉芬培育的花卉品种有150多种,其中大部分从南方引进后,在园内经过换盆、换土,待其适应北方的气候和土壤后,再进行销售。品种多、价格低,再加上园区帮助她进行宣传,马玉芬的花卉园目前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源。在友联村,按照生产园区化、生活社区化的目标,将生产区和生活区高度分离。而在村里居住的马玉芬,从家到花卉园只要5分钟的时间。作为新一代农民,新村建设让她有了较高生产生活质量,还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环境。马玉芬欣喜地告诉记者,每个月她都有上万元的收入。
马玉芳仅是奋斗镇7000多农民的代表之一。奋斗镇的6个行政村中,友联村、友好村由于2.2平方公里中心文化区拆迁和城中村改造,按照村民自愿原则,根据这两个村现有产业基础以及在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优势,海拉尔区在东山南部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要求实施1700户的新村建设,计划明年全部完成。
在新村建设中,按照生产园区化、生活社区化的目标,两个村将生产区和生活区高度分离。生活区一期工程建设安居房582户,其中友联238户,友好344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6米宽道路30公里,铺设供水管道30公里,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0公里,铺设覆盖新镇区100万平方米供热管网。在生产区内,海拉尔区立足于村民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优势,在东山耕地范围内相继开工建设了友联村、友好村蔬菜生产基地。完善200栋温室内水、电设施建设,硬化仓储库区地面硬化6000平方米,大棚区域内打井4眼,改造产业基地内电线路3千米,架设变压器4个,建设产业基地电子物流LED显示屏,架设产业基地监控设施。
新村建设与蔬菜基地建设同步推进,让奋斗镇成为全力打造现代新型农村建设的领军品牌,该镇还大力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全面建设蔬菜、马铃薯、花卉、仓储、养殖“五大基地”,并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出口加工业作为农村做美、产业做精、经济做强的有力抓手,不仅有效解决了城中村改造带来的产业接续和农民就业问题,成为海拉尔区做精一产、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力举措,更保障了海拉尔区乃至整个岭西地区的“菜篮子”供应。这一项有特色、接地气的民心工程使海拉尔区全面开启了因“十个全覆盖”工程而延伸拓展的发展新格局。
奋斗镇的温室大棚内,友联村的农民幸福地忙碌着。(记者 李佳励)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