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东河区打响“十个全覆盖”攻坚战
“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电,校舍保安全,看病很方便,购物家门前,老来有保险。这就是我们的‘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东河区政法委维稳办工作人员王福军正在黑麻板村挨家挨户地给村民们介绍“十个全覆盖”的政策。王福军是从9月6号开始下乡的,“主要是入户宣讲,同时协助村民解决一些困难。”
沙尔沁镇的黑麻板村,意为“简易的房子”,位于东河区最东端,北依大青山,东与土右相连,是东河区的东出入口。全村总面积17.1平方公里,人口792户、2065人,该村面积大、人口多、街巷道路狭窄复杂、基础条件差、老房土房多。
黑麻板村村民杜三换家里正在进行院墙施工,现场虽还有碎石成堆,但整齐平整的院落已见雏型。杜三换告诉记者,他今年64岁,30多年的老土房一直都没改造过。“墙体都有裂纹了,屋外下雨屋里漏,天寒地冻时家里就像冰窟窿。多亏了‘十个全覆盖’,土房变成了砖瓦房,今年就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了。”让杜三换感动的还有区里的干部,“他们大老远的从区里赶过来,给我们讲政策,还帮我们收拾院落,打扫卫生,挺不容易的。”
75岁的连巧云老人更是对下乡的干部赞不绝口。老人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平常家里也就一个人。“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有些不用的东西就堆在家里。这次下乡干部帮忙整理,整整拉了两车,不仅如此,还给我抹窗油、贴瓷砖。现在‘十个全覆盖’让我们生活方便了,还有人上门服务,想想真是幸福呢。”
黑麻板村村长张国俊介绍,2015年黑麻板村投资210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60户,新增净水设备一台,村村响设备一台,硬化街巷6.8公里,改造便民超市1家、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所、新建文化活动室一个,进行了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这次干部下乡,不仅给我们宣讲‘十个全覆盖’的政策,了解我们的需求,还帮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挺好的。”
采访时,莎木佳村村民高秀正在村文化活动室表演“欢聚一堂”舞蹈。今年54岁的高秀是一名文艺爱好者,以前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想跳舞还得借用别人门店。“如今新建了文化活动室,添置了设备,条件改善了,参加的人也多了,原来十几个人的队伍扩大到现在的40多人,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高秀说。
鄂尔格逊村的王双俊对街巷硬化感触最深。“以前是泥水路,现在都成水泥路,路灯通明,晚上走在路上也亮堂的很。”村干部杜爱桃介绍,鄂尔格逊村道路环境大变样,8条10米宽的道路四纵四横,住户与住户每30米间有一条4米宽的巷子,78条街巷整齐划一,全部硬化。
阿都赖村,意为“马群聚集的地方”,总人口113户,297人,蒙古族群众占总人口的90%,是典型的蒙古族群众聚居地。走在阿都赖村里,平整的街巷,整齐划一的白墙蓝瓦,随处可见的蒙古族墙画,村里广场上的蒙古包建筑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气息。村民任威兵对村里发生的变化特别有感触。“以前道路坑坑洼洼的,从地里往回拉西红柿,小四轮一路走一路颠,总得掉好多。现在好了,路面硬化整齐了,回村里是又快又好。”
按照自治区和包头市“十个全覆盖”重大民生工程的总体部署,东河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典型引领、产业带动、全面推开、梯次推进”总思路的指导下,坚持强化领导、规划先行、群众参与,将“十个全覆盖”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成果管护相融合,让工程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两年来,东河区对交通干线、沿线26个条件相对成熟、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产业项目易于布局的行政村实施了“十个全覆盖”,惠及农村居民5.86万。完成危房改造1911户,实施了10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硬化街巷108.3公里,改造农电网6.23公里,安装户户通设备9100套,广播村村响设备36套,新建农村小学、幼儿园各1所,建设标准化卫生室21个,新建、改建文化室15个,建设便民超市24家。
采访中,东河区副区长王河龙告诉记者,此次东河区以万名干部下乡驻村为契机,打响“十个全覆盖”集中攻坚战。抽调区委、区政府县级领导对口包联整治村,选派12名科级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市直部门49名下派干部、区属72个部门800余名干部下派入村,发扬北梁棚改精神,蹲点入户宣传动员。在沙尔沁镇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全面负责攻坚工程统筹推进,对包联部门单位、工程责任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进行了再细化、再明确,形成合力推动工程落实。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达标升级工作,争取把‘十个全覆盖’工程范围内26个村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王河龙说。(记者 余健)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