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丨为了10个贫困户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6日电题: 为了10个贫困户
新华社记者李仁虎、王雨萧、叶紫嫣
鸭棚建在村舍前的半坡上,一群黑番鸭在地上觅食、戏耍、遛步,四周和顶上都围了网,以防这种野性的鸭子飞走。
谁也没想到,这种南方习性的鸭子,在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长得肥肥胖胖。这可是该旗宝山镇宝山村18名党员的“心头肉”,是10个贫困户脱贫的“希望鸭”。
宝山村原有贫困户31户,近两年实行精准扶贫,先后有21户脱贫,还有10户因病因智成为脱贫老大难。村两委数次开会商讨,一致认为“全村310户常住户不能落下这10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想办法。村支部书记王力山建议养殖黑番鸭,他吃过种鸭,肉质好,价格高,也见周边个别老百姓养过。
大家还提议,党员自愿出钱,村干部带头。两委会通过后,又召开党员大会,党员们都赞同。
驻村第一书记、旗林业局病虫防疫站站长刘洋和王力山带头各拿出2万元,村主任、村会计紧跟其后,也各拿出2万元。年过七旬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刘恩贵拿出1000元,大爷说:“带领贫困户脱贫,我有责任、有义务。”
共有18名党员出钱,少的500元,多的2万元,累计13.5万元。今年5月从福建购买了2100只黑番鸭,并把废弃的学校重新维修,在学校门前空地上搭建了简易大棚。在建设过程中,党员们纷纷义务劳动。
村里雇请李龙和邹殿富两个贫困户看管饲养黑番鸭,目前工钱收入已各达2000元。2000只鸭子成活,从小鸭长到四五斤重。
看着鸭棚,王力山喜在心头,咧着嘴笑道:“国庆节即可销售,最重能长到8斤多,小的能卖100元一只,大的120元一只。”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计划年底销售后还18名党员的本钱,给10个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18名党员退本金不分红,留下200只母鸭和部分现金再发展。
“当初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大家都做好了拿出的钱打水漂的准备,没想到成功了。”王力山说,“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没有集体经济。我们对养殖黑番鸭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