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前旗公安局网格化管理创新社会防控体系建设
走访市民、公安民警,参观110指挥中心、街道社区警务室,目睹“360秒出警圈”、监所管理流程,感受了乌拉特前旗公安局改革的稳健、进程的连贯、内容的深入。不仅在全国自上而下同样关注、同步解决的共性问题,就是在微观层面、微小人群领域的问题也多有解析。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只要是影响大局和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情,都要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集中民智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用理论武装的功底,科学完善的制度,可操作性的流程,去铲除拦路虎,决不止于概念、口号。
2013年,该局针对当时警务工作的现状,开创现代警务新局面的想法,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九小警务”工作思路。意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人民警察固有的思维模式,一切从“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党和政府的需要”出发。在满足需要中,解决以网格化管理为代表的依法治警、机制动力问题。
2015年,以“网格化管控”“公安民警+”、有形无形网交互的实战模式投入运营,正朝着乌拉特前旗公安局党委规划的“通过‘九小警务’3年流程化管理,实现警民联动,防控先行;流程管理,功能分工;科技保障,教育推进;改善环境,警民同享。”目标推进。
从平安校园入手解决网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展开了“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社区”的建设活动,采取设立学校、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地保安室、重点地区派驻警务室的办法,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突发事件管控。但是,随着上级公安部门对干警工作要求的提高,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化,群众对治安服务需求的增加,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现实的困惑和矛盾。
如,警力不足,部分警员年龄、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安防要求。多年来,在编民警相对固定,新生力量增员有限,难以满足全旗7674平方公里、34万人口范围内的安保、刑侦、处置、维稳等多项要求。同时,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40岁以上的各占1/3,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一,高中文化以上的占1/3,面对当事人的多元诉求,协调、服务能力明显欠缺。
因此,在警员有限,需求无限的情况下,在多年来“110”承担了“有困难找警察”任务的前提下,再将大批干警派往学校、医院等场所固定工作,那将会引起其它岗位人员的紧缺。教育、医疗单位年聚集在校生3.5万人、门诊人员70万人,布警时又需与文化、医疗等高智商、多类型人群匹配,把老、弱人员“摆设”在那里,只会再次出现浪费人力资源、形成岗位交叉和重复劳动的秩序紊乱的现象。
目前,其它地方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利用雇佣保安人员的办法,建立校内保安部。在实践中人们又发现,由于保安工作职能、性质的限制,民众对保安着装、徽标的充分认知,在面对安保、治安、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不服从、不信任的心理,保安的威慑力、组织力、协调力不足。偶遇纠纷,还需借助公安解决问题,贻误时机、资源利用不充分。
乌拉特前旗公安局不满足于目前学校、医院等窗口单位所采用的单一的保安模式,想借助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科技资源来重点解决“网”和“人”的问题。
“网”是通过全旗的地域、人口、城乡、居所设置“网格”。如社区是一类网格,是网格之最,可以管控城区80%的面积和人口。在乌拉山镇建立了高标准社区警务工作站4个,将责任区民警固化到社区,任居委会副主任,与居委会人员共同开展人口管理、信访维稳、安全防范、矛盾调解等工作,将社区信息、上访人员动态等有效整合,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在学校、医院两个网格内,实施派民警,建警务室,重点地区设移动警务车,连接派出所的模式,在公安和所在单位的双重领导下工作;火车站、汽车站、交通要道等网格由公安局特警专管;旅馆、餐厅、酒吧、体育场馆等网格由辖区派出所掌控……
为此,公安指挥中心重新建立PGIS电子地图,以此为网格“罗盘”,指挥、监控、布局。警力部署从原来的长方形变为正方形、缩小正方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借助社会力量,在政法委领导下,与教育、卫生等部门“打造校安、医安网格”上闯出了新路,形成了组织有力、覆盖面广、辅助公安、警民联动、防范严密的“大治安”工作格局。
具体做法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服装、统一管理、全面覆盖、不漏盲区”的要求,由辖区派出所固化一名社区民警对应包院包校,各学校、医院从在编的财政供养人员中选派警务辅助人员,统一着制式警服、佩戴单警装备,社区民警严格按照警察标准管理指导、整合优化警务辅助人员,从中选聘一名警长辅助管理,签订责任状、制定岗位职责,集中学习安保防护器械的使用、简单现场处理、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全面开展安全防范、专项治理、法制宣传、应急演练、治安管控、交通疏导、矛盾调处、纠纷化解等工作,职能延伸到城管、消防、防疫、环保等领域,形成统一、专业的警务辅助队伍,成为群众身边的贴身警察,提高了见警率。目前,全旗已固化19名社区民警,从学校、医院选聘29名警长和215名警务辅助人员。运行半年来,已排查整治学生宿舍、医院病房、锅炉、食堂等场所安全小隐患35起;调处化解涉校、涉医小矛盾、小纠纷150起,医患纠纷同比下降75%;由于主动查处、防范到位,今年涉校涉医案件仅发生1起,同比下降66.7%。同时联合工商、文化、食品卫生部门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工作,收缴有淫秽等低俗内容的书籍、光盘1700多册(套),收缴管制刀具28把,清理饮食摊点65处。发放法制宣传“礼包”,组织交通、消防、应急处突演练活动5次;主动联系地震局、人防办等部门,定期进校开展防震、防灾、防拥挤踩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此项创新举措得到了市旗两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在2015年6月19日举行的“乌拉特前旗防范力量社会化创新管理工作启动仪式上”,市旗两级领导对这一创新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网格,医院网格,社区网格,城郊网格,农村网格……网网相连,各个相通,大网接小网,专网接公网,全局在手,主体在握。正所谓“最大的智慧在劳动分工,最大的保障在制度功能”。
从有形和无形入手解决谋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治安状况变化,出现了多利益、多成分、多诉求、多成因、多变化的阶段,绝不可就事论事、被动处置、盲目决策、简单从事,必须得有胆有识,尤其是要高屋建瓴,运筹帷幄,防范在先,谋略在前。
作案多诡诈,警术无定式,固定“网”、固定的“人”组建后,还需在互联互通上下功夫,让网外之“网”、让网外之“人”动起来,有形的“网”放大其形,无形的“网”隐形发功。
乌拉特前旗与包头接壤,近年系列街头两抢、入室盗窃、杀人移尸大案多发,案件呈流动性大、系列化、大案多等特点……较之其他旗县,更有特殊性,公安只有高于犯罪分子的谋略,才能将之拒于巴彦淖尔“东大门”之外。
首先,构建和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和多警联勤为骨干,以交警、机关警力等为补充,社区干部、辅警等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的“情报预警、动态布防、巡战结合、社会参与、整体联动、攻防兼备”的大治安、大巡控工作格局。
精心绘制了较为科学的《乌拉山城区360秒出警圈及勤务点位设置分布图》,精确划定6个“360秒出警圈”,设置4个点位执勤组和2个特警武装巡逻组、1个便衣巡逻组,并根据警力部署情况每天至少安排社区民警组织社区干部、辅警等群防群治力量组成4个社区巡逻组,并在PGIS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中标注范围和线路,依托网格化巡逻和社区警务模式,科学合理地布建出警点就近出警。
在城区4条主要街道进行“三警合一”常态化巡逻,环乌拉山城区5个堵卡点10辆警车盘查堵截,与包头、鄂尔多斯接壤处建成5个高标准治安检查站,形成点线面结合和打防管控结合的网格化体系。
在全旗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治安网络控制和信息综合分析体系,不仅交通、消防、公安、司法信息联动,而且110接警指挥中心、手机每日警情通报、遍布全旗的监控视频及出租车、医院、银行、酒店、学校、运动场、网吧、保安、环卫等窗口服务单位信息形成“五级联动网”。
警察在明处,犯罪分子在暗处,他们也在研究着警察的动向和规律,然后寻找对策,因此,该局又增加了便衣警察和群众监督的力量。如在夏季,居民傍晚多数要到公园乘凉散步,这时正是小区被盗案件易发期,该局便组织便衣警察和安排群众巡逻值班,“秘密部队”的启用很有效果。
网格化、制度化、法制化改革措施持续推进,效应初显。2013年以来,该局先后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优秀公安局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2次,连续6年在全市公安机关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在以“接警快、出警快、处置得好”等标准进行的系统业务考核中,实现了“街面见警率上升、巡控管事率上升、现行抓获率上升、群众安全感上升,可防性案件下降”的“四升一降”工作目标。
从“公安民警+”入手解决人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必须要解决“有人打仗,有钱打仗”问题。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目前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人手不够是公安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最大难题。该局在总结自我实践经验,学习山东500米见警、政府出资买岗、一个民警带两个辅警、辅警是正式警两倍等做法的基础上,开创了“公安干警+”的模式。
在本局内部人力资源能量挖潜上,实现了优化配置,增加特警人员9名;机关、派出所部分民警轮班、部分时段下到基层一线各卡点、维稳处突执勤;将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民警调配到力所能及的辅岗,把年轻警力置于关键岗位。社区人员、居民和窗口单位等各类人群组成全民皆兵阵容。
在瑞泰社区,笔者看到了“公安民警+社区办事处工作人员”的模式。驻社区民警李威和社区工作人员马兰翠、高扬、王挨凤等组成一支特殊队伍,合署办公。虽然来自不同单位,领着不同的工资,但工作有分有合。在治安上社区人员统计信息帮了公安,在入户调查时民警随同印证他们的身份又帮了社区。李威介绍,小区内有门禁、楼宇对讲、保安视频监控、远红外周界报警、电子巡更、烟雾喷淋防火系统等设备,共有40多个摄像头、10个高清摄像头、13个夜间定时踏访点等,可以说是“天网恢恢”。
在该旗一中、幼儿园、人民医院又看到了“公安干警+驻地单位辅警”的模式。今年初,公安局、教育局、卫生局从各学校、幼儿园和医院正式在职在编人员中选出215名职工,进驻到全旗各学校、幼儿园和医院,工资由原单位发放,实行双重管理,每人、每警务室都配备了辅警制服和警棍、警叉、电子抓捕器等安全防范器材,协助公安民警开展工作,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各类治安隐患、矛盾纠纷和排查、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人员的整合,提升了公共资源利用的效能,警务室标识的统一,提高了民众“平安感”的系数。
2015年5月10日早晨,在该旗幼儿园门口,远远看到,白底蓝字的警务室十分赫亮,家长排队送小朋友入园,两名警务辅助人员站立两侧,实行严格的门禁制度,验卡放行。幼儿全部入园后,辅警开始校园巡逻,防围栏外人进入,兼检查火灾隐患、食品安全。在旗一中警务室了解到,对学生出校必须有请假条,外来人员入校必须在警务室进行登记,而且还需在被访人同意后才能进入校园。警务室里安装了全方位的监控和一键报警器。教导处主任吕江峰介绍说,他们不仅管日常登记、巡逻,还管学生矛盾化解、安保信息收集、向单位提供安保建议,还管学生校外居住处、校门外200米以内的饮食摊、喇叭噪音、闲散人员、停放车辆等。
在该旗医院,更能看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一进正门,“医院警务室”5个大字扑面而来,民警史和平介绍,医院门口车多,你看我们的辅警一警多能,身穿交警的荧光背心,在院内疏导车辆通行。这个警务室共有2名正式干警和11名辅警,实行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白天对医患安全、停车秩序、消防安全进行维护和管理,晚上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巡逻检查,从九楼一直巡查下来,还有两个附属楼,主要是治安和防火。防陪护人员烟头乱扔,防晚上病人不锁门,还要巡查药库、器材库、氧气库,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巡查后还需详实记录。
乌拉特前旗公安局政委贾净博介绍说,推行学校、医院防范力量社会化管理工作以来,警务辅助人员全面承担起校园、医院的治安防范管控等工作,不仅增加了警察的力量,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也提升了学校、医院内部安全防范能力,有效治理和解决了周边小商小贩、随意停车、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等治安隐患问题,学校、医院案事件和矛盾纠纷持续下降,整体治安形势平稳有序可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果明显。
人人都说人员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只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动脑筋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乌前旗公安局“九小警务”“公安民警+”“平安校园”等连续改革进程中,巴彦淖尔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远中,副市长、公安局长吴铁城多次亲临现场指导,亲笔指示,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为改革试点单位解决人财物等实际困难。实践再次证明,只有改革,工作才能顺境多、困难少、群众满意度高,如果不改革,处处是困难,时时问题多。(刘瑞清)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