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峰:毫厘之间精益求精

29.04.2018  18:13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07216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29日电(曹桢)公差再小一点,刚性再强一点……工作14年,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工人于庆峰,就这样一点一点琢磨,一点一点精进,在毫厘之间为公司创造着巨大价值。

工作中的于庆峰。(新华网 曹桢摄)

    今年“五一”劳动节来临前,于庆峰被命名为内蒙古“北疆工匠”称号。于庆峰说,作为一名一线工人,能获得这样的认可感到非常自豪。

    37岁的于庆峰,是公司一名年轻的“老师傅”。2004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数控加工技术操作工人。他说,自己的理想就是把工作踏踏实实干好,“能再好一点就再好一点”。就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于庆峰带来多项荣誉。近年来,他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工作还不到两年时,于庆峰和工友们采用新技术加工某件产品,经过不断试验,产品出炉了,但对加工刀具的磨损非常严重。“价值近2000元的刀具,只出一两件产品就会报废,成本太高了。”于庆峰开始琢磨起这件事,不断观察研究,改进刀具。几天后,他制作的刀具可以加工出十多件产品,可节约加工费用10万余元。这项工艺很快落实到了生产中,并且沿用至今。这项成果,让初出茅庐的于庆峰享受到了成就感,也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了干劲。

    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说:“精益求精就是一名工人应该有的追求。

    2013年出国参加国际数控技能大赛的经历,让于庆峰触动很大。“之前在国内参加比赛,只是按照产品合格与否来打分,合格得分,不合格不得分。但在国际比赛中,合格的产品还会细化等级,公差越小得分越高,所以竞争更加激烈。”那次比赛,于庆峰所在团队获得团体银奖。

    比赛归来,于庆峰和自己较上了劲。他带领公司“劳模”技术人员和优秀职工,成立了“于庆峰劳模创新工作室”,针对公司各分厂、车间的生产加工难点以及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进行技术攻关。

    工作室成立后,于庆峰每年都会定下目标,目前已先后攻克了某重型坦克液压组件20组壳体试验合格率低加工效率低、提高重型坦克液压组件19组泵体组件的合格率等技术课题。目前这些技术都已在进行了全面实施,提高生产效率33%,产品一次加工合格率由过去的68%提高到98%以上。

    2015年,工作室成为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的研究方向从生产逐渐转向了技艺,“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目前,工作室在提高综合传动箱箱体加工精度上很快就要有新突破,于庆峰很是兴奋:“这个事情已经琢磨好久了,我把各种数据、方法都进行了归纳,现在数据越来越好,终于要有成果了。”攻下这一难关,工作室还有新的目标等待他达成。

    作为自治区和包头市两级创新工作室牵头人,于庆峰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签订师徒协议17份,授课300余小时。在于庆峰的倾心培养下,一批批高技能人才走上各个重要生产岗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输送了“新能量”。

    虽然有多项成果和荣誉“傍身”,但于庆峰并不沉湎于过去。数控加工转型节奏不断提速,国际数控发展形势日新月异,都在刺激着于庆峰步履不停地去探索创新。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