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帮扶 强化造血功能 ——乌兰察布市京蒙扶贫协作工作亮点
近来年,乌兰察布市京蒙扶贫协作工作,立足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脱贫目标下足功夫,积极争取帮扶资金,精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着力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拓宽致富渠道、增强致富能力,增强脱贫造血功能。2018年,申请京蒙项目资金32077万元,实施京蒙项目51个,其中80%以上资金用于产业项目的发展,惠及8个国贫旗县653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一、主要做法
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各旗县立足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借助京蒙帮扶资金,重点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强、见效快的产业,扶持贫困户增收脱贫。其中四子王旗吉生太镇芦花鸡养殖项目投入京蒙帮扶资金380万元,坚持发展芦花鸡产业与脱贫攻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用产业化思维谋划芦花鸡产业,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合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卓资县利用京蒙帮扶资金3382万元建设“金鸡”项目,通过资产托管的模式租赁给龙头企业北京德青源公司进行经营,产生的村集体经济收益,为当地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补贴1640元;同时带动了100名周边贫困人口就业,为当地贫困户稳增收、稳脱贫奠定了更加结实的基础。并且通过金鸡扶贫产业项目,可带动周边乡镇种植业(草料)、运输业、餐饮业、熏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利用帮扶资金,举办贫困人口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力度;对培训成熟的劳动力,优先推荐到北京企业,或北京落地我市的企业就业。通过举办招聘会的形式,帮助他们到城镇从事第三产业,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探索开展“公司+农户”灵活就业方式,依托企业在贫困村建立脱贫车间,促进大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化德县依托北京市东城区帮建的64个“脱贫车间”,吸纳当地贫困人口1304人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对就业有困难的贫困人口,积极开发乡镇保洁员、护林员、治安员等公益性岗位2000多个,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聚焦产业帮扶。产业帮扶是最根本的帮扶,也是最长久的帮扶。京蒙两地要携手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围绕产业帮扶、产业合作下功夫。产业合作除了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也是重要因素。下一步还需要积极与北京沟通,将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纳入北京市产业疏解规划,探索开展园区共建,推动形成聚焦扶贫、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是拓展帮扶渠道。目前,经营性收入是我市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借助北京大市场、大平台,拓展优质农畜产品进京销售渠道,能够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下一步工作中,在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就业扶贫的同时,要加大特色农产品进京的步伐,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促进线上线下同步、超市社区连锁、优质优价销售,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