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行动为边境地区同步小康添动力——专访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
记者:从1999年国家民委倡议发起兴边富民行动以来,15年过去了。这一行动为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起到了重大作用,被当地干部群众称赞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请您介绍一下该行动实施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罗黎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陆地边境线长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2300多万各族人民生活在这里,近一半是少数民族,3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对稳定边疆、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展示国家良好形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着力改变边境地区落后面貌,1999年,国家民委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了兴边富民行动。我国9个边疆省区的136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海南省6个民族自治县,均被纳入兴边富民行动范围。
该行动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专门设立了兴边富民补助资金。从2000年的每年1500万元,增至2014年的18.8亿元。支持的边境县(旗、市、市辖区)数量,也由2000年的9个、2004年的37个,发展到2009年覆盖所有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兵团边境团场。“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又新增设立了兴边富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根据边境地区实际,制定了“国家支持、省负总责、地州配合、县市落实”行动方针。一方面,加强中央统筹规划,先后编制出台了两个“兴边富民行动五年规划”,将中央支持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工程、重大政策一体化纳入规划,并建立了由国家民委为组长单位,发改委、财政部为副组长单位,30个中央有关部门组成的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小组,负责统一协调有关兴边富民行动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强化省区实施,各边疆省区把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规划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编制本省区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统筹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开展工作,按照“直接扶持到户、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始终坚持将群众参与程度高、收益面积大、致富带动力强的项目作为支持重点,资金安排上优先向特色种养殖业、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村寨建设等一大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的项目倾斜,为群众得实惠、边境促发展开辟了新渠道。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顾“十二五”,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哪些新的成就?
罗黎明:“十二五”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制订规划时提出了四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发挥各地优势和积极性;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始终强调将民生改善放在突出位置;三是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努力形成中央和地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四是政策优惠、优先安排,着力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根据边境地区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要完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五大任务。
为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我们除继续强化对边境地区贯彻落实规划的指导力度外,加大资金投入。2011年至2014年间,共安排中央财政兴边富民补助资金61亿元,比“十一五”总投入还多43亿元。新增设立的兴边富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累计投入了40亿元。这两笔专项资金的投入,吸引和带动大量其他各类资金投向边境地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实施,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边境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9000亿大关,达到9461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中部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34.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69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0.6%。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瓶颈进一步被突破,边境地区新增公路里程(含等内等外)46768公里,通高速公路县由18个增加到46个。
二是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以来,边境地区的用水、用电、住房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共减少无电人口33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217万人,改造危房65万户。边境地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并连续提高保障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持续提高,136个边境县一半以上达到了100%。
三是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到2014年底,边境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广播电视除特殊地区外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延伸;教育水平和条件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边境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的建立,边境地区特殊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2014年,陆地边境县口岸数量达121个,其中一类口岸69个,边民互市点数量增加到556个,进出口总额上升至486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边境地区正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记者:近年来,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边境地区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期。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兴边富民行动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布局,以推动边境地区加快发展,让边境地区群众享受更多实惠?
罗黎明:“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世界大棋局、欧亚非大舞台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加快边疆开发开放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我们将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奋力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边境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重大机遇。一是把边境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推向了最前沿、重要地带和关键通道。内蒙古的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云南勐腊(磨憨)和瑞丽、广西东兴和凭祥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等,都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二是带来了深度参与区域合作的新机遇。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强调,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另外,像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以及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也都将大大拓展边境地区参与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三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必将有利于解决边境地区交通不畅的难题,促使相关经济往来成本的大幅降低,将有力带动边境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引导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将会把兴边富民行动的重点,放在解决边境地区“最后一公里”上,畅通“大通道”与“毛细血管”的联系;放在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上,进一步拓宽边境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放在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上,推动边境地区积极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在互通有无中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让当地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记者:“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现在正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时期。兴边富民行动将在哪些方面着力,确保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与全国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罗黎明:为确保边境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方面,我们会继续抓好“十二五”规划的贯彻执行,不懈怠,不松劲,打好基础,再上台阶;另一方面,我们正着手编制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多次联合中央部委组成调研组,深入边境一线实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研讨规划文本草案,极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认为,边境地区之所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重就重在底子薄,难就难在短板多。因此,我们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基调定为“强基本、补短板”。思路上,更向边境一线倾斜,将一线行政村作为先期重点建设范围,并向内陆延伸。同时,将边境州市作为规划联动区,增强边境地区建设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形成“夯实前沿、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强劲互动”的空间格局。举措上,要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一系列专项工程。比如,边民安居守边工程、国门建设工程、边境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扩大农产品出口工程、边境产业园区建设工程、边境口岸产业培育工程等。这样既有利于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又能合乎群众期盼,有利于民生的改善。
展望“十三五”,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2000多万边境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边境地区必将同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