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广校校长季广德在全区农广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把握机遇 增强使命感
勇于担当 体系上台阶
——季广德在全区农广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9月27日)
在召开全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座谈会议期间,我们套开了全区农广校体系建设会议。这是2010年以来,我区召开的规模最大、主题最突出的一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次农牧民教育培训动员会议,是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健全农广校体系,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求的一次部署会议。
农广校的体系状况决定着农广校的发展势头,决定着农牧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建设的步伐快慢。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农广校体系建设,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总结“十二五”的经历,客观评价农广校体系建设状况
(一)取得的成就方面
1.机构建设稳步发展。在“十二五”期间,顺应时代发展,我们农广校的职能得到重新定位,工作思路得以理清,机构数量恢复性发展,队伍人数稳步增加。各级农广校把农牧民教育培训作为主要职能,组织承担了各类培训任务,农广校的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农广校的基本队伍得到恢复性成长,原有的力量逐步回归,新的力量不断增加,各级学校教职工的信心逐步提升、大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逐步增强,农广校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队伍建设健康发展。一批农广校校长正在成长,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正在走向专业化,专职师资队伍得到初步发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列入计划,农牧民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队伍已见雏形。
3.职业培训有序进行。各级农广校作为主体力量承担了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培养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一些任务。农牧民的职业技能、经营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成为农广校的主要业务。近年来,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员,创建了农广校的教育培训模式,得到了农牧民、农牧业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部门的认可,农广校的职能得以实现,农广校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评估“十二五”成就的目的不是为了摆功,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更好更快更强地发展农广校的事业。通过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评估发展状况,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全区农广校的建设和发展不平衡。目前,我们的能力与培养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要求,特别是落实中央文件要求,“健全农广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的要求相差甚远。归纳一下,主要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第一,对农牧民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还未得到根本性提高。 一些校长乃至教职工对新型职业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认识停留在经验层面,对当前农牧民素质和能力提升与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还没有完全厘清,没有把握好农广校发展的路径;多数教职工的思想没有统一到农牧民职业教育的轨道上来,仍然把农广校的性质定位在农牧业技术推广或者教育机构。农广校公益性、基础性的地位还未夯实。因此,农广校体系建设的思路尚未理顺,开展教育培训的措施还不给力,农广校教育培训实施的特色未能彰显。
第二,多数农广校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 很多学校选了一些推广等机构或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填入到师资库,就认为师资队伍建立了。多数学校没有依据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进行科学分类,没有很好的研究这些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更没有把专职师资队伍、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抓师资组织和能力建设工作的力度不够,使农广校本身专职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数量都跟不上任务的需求。
第三,我们的教学基地建设步伐跟不上要求。 很多学校找了一些园区、合作社、单位挂了牌就以为可以当做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了,至于选择基地的目的意义,基地的特点、实施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方式等问题都未能很好地研究,因而也就未能优选基地、未能充分开发基地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基地在教学中的功能,最后也就未能真正建立起符合开展农牧民职业教育的培训基地。
第四,实施教学培训的组织方式落后于发展要求。 很多学校在培训过程中仍然沿用老方式、老套路,被动地应付组织实施或者搞填鸭式的单项性教学和培训班,教学教法缺乏创新,培训组织缺少新意,农牧民学习缺乏吸引力,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农牧民不愿意学习。
第五,农广校体系整体队伍学习力不强。 很多学校的校长和教职工的学习意识薄弱、学习精力投入不够、学习方式呆板、学用结合不紧密、学习能力滞后,导致了我们教职工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第六,全体系上下的执行能力不强。 很多学校的校长在学习文件精神、贯彻执行上级部署、开展工作的关键点上把握不准,工作细节抓的不够到位,教学安排草率行事,学员管理粗旷松散,工作中缺少思路和有效的措施。
第七,体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很多学校缺乏全区农广校一盘棋的整体意识、缺乏体系联络的能力。存在孤立的开展工作的情况,与上级下级的联络稀少、协同配合不够,信息渠道受阻、整合利用资源能力弱,体系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发挥。
第八,宣传工作不到位。 很多学校不会宣传典型,不会借力发展,不注意积累知识,不注意总结经验,队伍的整体素质缺少竞争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二、把握机遇,积极行动,创新发展
当下,我们迎来了历史上农广校发展的最好的发展机遇。
(一)一号文件给我们撑腰。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为落实中央部署,农业部正在起草配套文件,并准备把这项要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请大家增强敏锐力,及时向领导宣传汇报,积极开展工作。
(二)时代发展提供正当时的机遇 。
今年,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更加艰巨。培训农牧民特别是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推进我区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作为我们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的项目是长期稳定的,我们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快速列车,历史提供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强有力的支持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从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安排情况来看,我区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的资金比较充裕,项目实施面比较广。自治区农牧业厅对我们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大家都有机会承担项目,有机会大有作为,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新课题新任务开创了广阔的天地 。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沿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创新的空间前所未有的广阔。新的职能、新的任务给了我们农广人一展宏图的机遇,给了我们勇于探索的农广人提供了更大更宽更高的舞台。
三、提高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创新和执行力度,把农广校体系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201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领导的讲话中不断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点出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此后,连续4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做出重要部署。
习近平讲话指出: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李克强讲话强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养培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养培训规模,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培训力度,把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认定、扶持体系,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度。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鼓励进城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专门部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培养职业农民队伍。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5年努力使他们基本得到培训……,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民。总结各地经验,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相关政策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
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韩长赋部长提出:“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已成为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研究。
2014年7月3日,韩部长曾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对阳光工程进行转型升级,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必将掀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化建设的新篇章。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机制新模式,并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这一关系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6年6月24日,韩长赋又一次批示: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现实选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近年来,各级农业部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力度,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三五”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培育制度、健全培训体系,认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中央领导讲话和部长的批示,归纳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着眼点是“重点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头人”,落脚点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生产经营者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总体部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要求是要建立专门的机制、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加以实施。
今年,以农广校为主体,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以上的信息足以传递出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只能前进,不能等待、也不能观望,更没有退路的信号。
当然,危机感同时存在。一直在说农广校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农广校就实施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了。据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一部分省的农广校承担的培训任务比例还未达到要求,同时,妇联、共青团、党委组织部、人社部、农业大学、职业院校等都在积极争取或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财政部门还要推进社会购买服务,教育培训机构要进入投标竞标程序,农广校又受制于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能参加招投标等不利因素的限制。所以,各位校长要有危机感、要有忧患意识、必须居安思危,要认真思考、清晰认识农广校体系建设的“主体机构”和“专门机构”的涵义,开动脑筋、积极工作、有所作为。
今年,农广校虽然是全面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但不要自满,不要认为一切事情都好办了。自治区农牧业厅对旗县考核实行的是淘汰制,任务落实的不好,培育工作抓得不到位,明年在项目安排上会做调整的。各级农广校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难度,都要有如履薄冰的思想去面对。中央和自治区又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审计列为重点任务,大家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项目的管理和实施。
四、强调几项具体任务
第一项任务,进一步强化农广校体系建设。
农广校体系是什么?我认为农广校体系是由机构、人员、任务、效果构成。
首先说说机构。 农广校应是法人机构,农广校应尽可能是独立机构,在管理、财务、决策等方面能够独立自主运行。这样才能专门研究农牧民教育培训的规律,才能专司教育培训、专业组织实施教育培训之职。而机构的职能是机构的灵魂,职能赋予机构什么,机构才能做什么。如果机构的职能定位不清、职能确定不准、职能履行不强、农广校的机构会被弱化、工作会被淡化、人员会被遗忘。
其次再说说人员配备。 农广校有了机构而没有人员或者人员数量不配齐、人员素质不精干、人员能力不强,农广校依然无法发展或很好的发展。人员能力表现决定农广校的命运,校长的能力如何至关重要,校领导班子的综合能力如何非常重要、专职师资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更是不可忽视。
第三说说农广校的任务。 有了机构、人员,没有任务,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机构的职能决定了机构的任务,这个任务不应是一次性、临时性的,而应是制度性常态化的,所以主管部门的领导、农广校的校长需要明白,一段时期内农广校的核心任务应具体明了,并能稳定开展。有了任务就有了经费,有了经费就能开展工作、工作开展起来机构就有了活力。
最后说说工作的效果。 一个农广校在当地的领导部门、领导人心中有没有地位,在当地的农牧民中、社会各阶层中有没有名气,取决于农广校曾经或正在开展的工作效果如何,效果决定了农广校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
把机构、人员、任务、效果贯通起来、上下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是农广校体系。这个体系在机构建设、素质提升、任务部署、效果影响上都捆绑在一起了,一起生存、一起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各位校长回去要抓好机构建设、职能定位和完善,争取独立设置,要早动手,要快速应对,改革正在进行,我们积极与主管部门领导主动对接。事在人为,不作为一切都没有可能,农广校就没有地位。一些地方独立设置农广校确实有困难的,要靠挂在一个好的单位,并在机构建设方面突出独立性,在人员、职能、决策方面有主动权和独立工作的权利。没有成立机构的盟市或旗县负责同志应解放思想,想办法出主意去争取,不一定新增机构,可以改换或调整农牧业部门职能不清的机构。机构有了之后,更主要的是明确职能,在职能设计上要参考中央农广校和自治区农广校的职能,但不能照搬照抄。各级农广校工作层面不一样、任务轻重也不一样,但几个关键性职能要体现:一是承担农牧民教育培训的规划、计划;二是承担农牧民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专业人员职业培训;三是承担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和实用人才的培育对象库的管理、认定管理、师资库建设管理、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等。
第二项任务,突出抓好队伍建设。 主要是校长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师资队伍、考评员队伍、学员队伍、实用人才和生产经营者队伍等能力建设。需要特别强调的,校长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讲课能力必须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大力提升,在建设好运行好管理好师资库的前提下,专职师资队伍要下大力气建设。没有自己的王牌师资部队、就没有建设的底气,也没有竞争发展的空间;学员管理要开动脑筋认真研究。
第三项任务,重视农广校的条件建设。 大的条件农业部正在策划争取,一些基本的条件需要我们自己努力,我们主要是加强教学培训基地和田间学校或者田间课堂的建设。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我们不用投资建设,可以实行资源共享,旗县农广校技术性教学要选择一些典型的场所作为田间课堂。但农牧民教育培训不能局限于技术层面,目前从业的农牧民生产经验比较丰富,劳动技能比较娴熟,目前不需要在技术技能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实施教育主要是补短板,职业农民要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学习发展思路和思维方法。所以,现场教学基地选择要围绕多模式、多类型、多角度开展。鉴于我区的发展实际情况,没有一个典型机构或场所具备这样的要求。旗县农广校选择教学基地不能是一个基地或一个课堂,而是一个集群,以一个点为中心,周围50公里左右为半径,对一批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基地整合,互为补充。盟市农广校在旗县的基础上,要扩展提高档次和水准,选择交通便利、示范带动性强、一个点为中心,周围80公里左右为半径的观摩教学群体。自治区农广校在盟市的基础上或者进一步拓展选择示范性、导向性、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基地。
第四项任务,要推动能力建设。 一方面要提升农广校的教育培训能力,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方面,教学的课程内容和师资的选配,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实践实施。这些内容是农广校的特色。另一个方面要加强农广校体系的组织力、执行力、创新力的提升,加强宣传工作成效,利用好各种资源和各种通道树立农广品牌,扩大影响力。
第五项任务,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建设。 职业农牧民队伍是我们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牧民队伍建设要抓好建设队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开发人才四个内容。
首先,说说建设队伍。 建设队伍选择对象是基础性工作,必须做好,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都反复强调抓这件事。基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不是针对全体务农的人员提出的,只是务农人员或者准备要务农的人员中的部分或少部分,我们选择培养对象就要精准定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费中给了产业发展和培养对象的需求调研、学员遴选的经费,大家不要愁缺少经费,这实际就是前期工作经费。学员确定后,学员的信息资料要建库立档,这个库的信息管理必须是动态的,要定期更新。实施教育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从入库的人员中分批选择学员送出去学习。
建设队伍学员管理问题很重要。主要说说学员的后期管理。学习结束,要及时登录学员的信息、颁发培训证书,对具备条件的学员要及时组织认定。这一系列的管理内容也是动态的,定期开展检查,对已经不从事农牧业产业的或出现有违法、失信行为的学员及时清理并通报有关部门。
其次说说培养人才问题。 我们农广校开展教育和培训,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农村牧区的实用人才。既然是培养人才就必须针对对象和培养目标(经营管理、技能服务、专业服务)确定培训的时间、课程、方法、组织模式、管理模式、结业模式。既然是培养人才就要研究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就要考虑培训的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既然是培养人才就要研究教师的配置层次、培训的组织方式方法、科学实施学员管理、科学设计教学考核方式内容、实践过程的指导方式和内容等。这些工作就是我们的任务和职责,希望大家提高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说说管理和开发人才的问题。 农广校与别的培训机构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管理和开发人才。对人才实施培养之后,农广校要实施管理和开发人才,这就是常说的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内容。一个教育培训阶段结束要抓紧实施组织认定,职业农牧民的资格认定虽然是农牧民自愿的事儿,但是我们更需要通过组织认定这项工作,通过认定检验我们的教育培训效果,通过认定促进农牧民由身份转为职业,通过认定证明职业农民队伍的建立。农牧民学员认定不认定对他不一定特别重要,但对我们相当重要。
认定后,我们各级农广校要承担公告、上报、向有关部门(主管部门、经管机构、金融机构、上级农广校)推荐优秀学员,及时组织整理已经接受政策扶持的学员信息,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新闻媒体、通报信息,及时更新学员库、更新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实用人才库,及时记录跟踪实践指导等工作等。
以前,对我们农广校来说,开发人才不是我们的事,今天看来,开发人才正是我们的优势之一。我们的学员都是正在从业的农牧民,他们是“半农半读”,他们是我们的终身学员,而检验我们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就是实施实践教学、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学员持续发展;开发人才就是支持人才、推荐学员,协助争取政策支持,指导拓展产业规模,扩大农广校教育培训的影响力。
第六项任务,提高农广校专门机构的管理成效。 农广校作为农牧民教育培训的管理机构、专门机构,能否有作为,只能靠自己努力。作为“专业”机构和“专门”机构,一要能够对工作提出明确有效的建议;二要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三要任劳任怨埋头干活,少摆功少揽功少发牢骚;四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主管部门建好教育培训的培养对象库、师资库、新型职业农牧民认定信息库;五要设计好具体的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开展好组织实施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学员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六要推进认定工作尽快开展,重视宣传报道、信息报送和向领导汇报等工作,营造氛围,打牢基础。
在这个大忙的季节,自治区农广校倾力召开这次会议,这是一次动员会、号召会、部署会,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学习新的政策、领会新的精神、认真落实部署,保持体系上下的贯通性,强化执行力。我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能够有收获、有想法、进而有行动!希望我们内蒙古农广校体系上下同心,携手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