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达到7.77万家

30.04.2017  22:20

  合作社“抱团作战”闯富路

  “从海南订购的500万尾美洲白对虾苗,5月初就能陆续运过来进行投放,8月份就能上市。我估摸着今年大伙儿肯定不少赚!”4月25日,在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优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00亩养殖池旁,合作社负责人高伟林和工人们正在加紧休整养殖池。去年,合作社成功突破了养虾技术难题,高伟林十分看好养虾这个大项目。

  高伟林说,没想到,当初几户农民抱团发展成立的合作社,如今还真搞出了名堂。

  2012年,看到包头市蔬菜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高伟林决定和其他6户村民组成合作社,闯一闯蔬菜这个大市场。大伙凑了些启动资金,拿出自家的土地建了温室大棚。5年间,合作社迅速壮大,从当初的500多亩地30座温室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亩地70多座温室,从只种植西红柿、黄瓜到现在的瓜果蔬菜一应俱全、年产蔬菜近300万斤,从当初的以劳动力入股到现在的以资源入股、以技术入股,各种类型的社员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

  “过去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依托专业合作社,现在可以做得很好、赚得更多。合作社和我们入股村民三七分红,村民拿的是大头。”村民陈乐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对合作社带来的好处感触很深。2013年,他以劳动力入股,收入轻松翻番。以前自己在家种大田,一亩收入也就几百块,去年他拿到的合作社分红就有6万元。

  目前,合作社的社员有40多户230多人,实行分户经营、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制度,不仅使社员的收入翻番,更发挥了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两年,由于周边菜农越来越多,合作社种菜的效益大不如从前,高伟林和社员们琢磨着转变种植结构。合作社的大棚里新引进了冬枣、葡萄、油桃等水果。去年,高伟林带着几个社员去山东、浙江、海南等地考察回来后,决定尝试养虾。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合作社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特种养殖池,购置工厂化养殖设备,并从广东引进315万尾南美白对虾苗进行试养。

  “我们是全包头市第一个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合作社。初步估算,六七亩地的养殖池能产1万多斤对虾,每亩纯收入能达到2万多。”高伟林说,他们想把养虾的项目做大,同时带动周边农民盘活闲置鱼塘一起养虾。

  记者了解到,包头市九原区立足离城较近、农牧业资源禀赋优越等基础条件,按照产村融合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对129个自然村制定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种养大户、营销大户、致富能人等联合起来,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合作社等新型农牧民经营主体,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目前,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合作社进行扶持,九原区形成了以优然种养殖合作社为代表的劳动力入股合作型、以信步闲庭合作社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型、以广恒合作社为代表的订单合同型、以丰谷顺公司为代表的服务协作型、以“三湖河”合作社为代表的品牌组织带动型和以万科为代表的返租倒包型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有效拓宽了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渠道。

  “合作社除了能为社员提供经济合作平台外,更重要的是有了一份生活保障。”高伟林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接下来,他们还要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多下功夫,探索农牧民增收新途径,带动更多农牧民致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文明)

  “余粮畜业”让农牧业产业化“”起来

  “这种黑色的牛就是我们正在繁育的新品种——安格斯牛,这种牛耐受性强,不容易生病,好养。如果这个品种能够全面推开的话,无论是青储种植户还是养牛专业户收入肯定翻一倍还不止。”眼望围栏里近万头毛黑无角、头小而方、身躯庞大、肌肉丰满的安格斯牛,通辽市余粮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凤龙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刚开始也没想到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只是当时整个余粮堡镇大家都在养牛,加上有个阶段牛价上涨,我们觉得是时候搞公司扩大经营了。”创业是艰难的,但对王凤龙来说,仿佛是一件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1年。育肥还只算是粗加工,加上那几年通辽市对于肉牛养殖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王凤龙想做得更大一点,从源头做起,做基础母畜的繁育。几经考察与选择,到2014年他们最终确定了繁育安格斯牛。

  基础母畜繁育与育肥完全是不同领域。新领域就必然要面临新问题,刚刚转型的余粮畜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以前从未面对过。

  “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吃掉整个产业链,我的想法是让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我只做这个链条中适合自己企业发展方向的事。”在刚开始繁育安格斯牛的时候,王凤龙找到蒙草集团的王昭明,两人商量共同成立了大草原生态产业联盟。蒙草集团负责提供优质饲草料,成了余粮畜业公司产业链的前端。目前,整个联盟,包括高校、企业在内,已经有七八十家参与了进来,形成肉牛从繁育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优质资源的互补共赢,真正让整个链条上的农牧业产业化“”了起来。

  从单打独斗到家族企业再到现代化管理,余粮畜业的产业化之路真正变成了快车道。在余粮畜业公司的带动下,周边50公里内的种植户、养殖户,收入增长了近一倍。农牧民们学会了去主动适应市场,调整种养殖结构,更开始享受到产业化带来的红利。(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洪申)

  延伸阅读

  作为个体经营者,绝大多数农牧民很难真正取得市场的入场券,在市场经济中缺乏讨价还价的力量,自然就无法维护自身利益。而合作社无疑为农牧民提供了一个获得市场参与权和话语权的捷径。它将一个个从事个体经营的农牧民由“小舢板”编组成“联合舰队”,让农牧民得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包头市九原区通过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扶持鼓励制度,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培育出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合作社联合组织,为“谁来务农放牧”找到了答案。

  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农牧民合作社已逐渐由数量扩充进入到质量提高的发展新阶段,农牧民合作社的数量、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带动农牧户能力不断增强,已逐渐成为带动农牧民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成为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的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牧区经营管理的有效载体。不容忽视的是,我区农牧民合作社发展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是规模比较小、覆盖面比较窄,财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还不能满足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农牧民增收的需要。

  专家分析,下一步,全区各地要在尊重和保障农牧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为核心,大力培育和壮大以农牧民合作经营为代表的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引导和鼓励农牧民自主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稳步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充分激发农村牧区生产要素潜能,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建设和现代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