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刘玉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四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作主题报告

15.06.2017  13:29

 

 

2017年5月26日,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四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主持会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在大会上作题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主题报告。

 

刘玉宏作主题报告

 

刘玉宏主要从历代方志编修、新方志发展和方志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刘玉宏指出,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方志,又称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方志发展经历了源流、定型、兴盛、转型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方志编修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历代通过编修方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玉宏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新方志事业成就辉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0多个县开展修志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轮大规模新编地方志工作全面展开;20世纪末21世纪初,第二轮修志工作陆续启动。就新方志发展,他从领导重视、组织指导、辉煌成就、开发利用、馆网并举、依法治志、志苑人物等七个方面作了重点介绍。

在谈到方志未来时,刘玉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要在全国范围实现“两全”目标,即:到2020年,完成省省、市市、县县有志,一年一鉴,实现我国有史以来志鉴全覆盖。推动省市县方志馆建设,构建方志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速信息化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联网。

最后刘玉宏强调,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将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报告会。

(朱高磊  摄影)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处   杨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