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十个全覆盖”:村庄绿了 村民笑了

09.09.2015  12:45

  当前,临河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加紧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村民的参与情况如何?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有改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乌兰图克镇红旗村三组,一探究竟。

  在村口记者看到,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头,道路两旁的垂柳迎风摆动,干净整齐的庭院依次排列。身边,机器在轰鸣,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建文化活动室。周围围着十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盘算着自己未来的文化生活。

  听说记者要采访,71岁的楼八兰老人立马挤出人群,拉记者到她家“实地考察”。“我去临河看病走了两个月,回来大变样了。你看看院外给种的树,柴草圐圙也清理了。等到树长大了,能搭荫凉了,夏天就能在这吃饭、拉家常。也算个小公园。”老人高兴地说。记者看到,老人的院子虽小,但很整洁。院子外,一棵棵小树苗正认真“执勤”,树苗中间还种着蔬菜、瓜果。

  看到记者拍照,老人赶忙走到镜头前,“给我也拍一张吧,我这把岁数了,能赶上这样的好日子,不容易呀!等果树开花结果了,还要拍。”“咔嚓”声中,老人的幸福定格了,新栽的树苗也被定格了。

  从楼八兰家出来,记者遇到了刚浇地回来的魏成多。“你采访我就对了,我是亲眼看着村子发生的变化。”放下铁锹,盘腿坐下,魏成多打开了话匣子,“你可不知道这以前是啥样儿,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脚泥,雨再大点儿,就圈在家里出不来了。周围哪能见到绿了。柴草更是乱堆,一不注意就绊倒了。你再看看现在,”魏成多边说边指着路两旁的垂柳,“政府免费出钱买树苗,我们拉回来栽上就行。树坑里埋管道,定期浇水养护,方便省事儿。种上果树,好看还能收入点钱,有个几年就能挂果了。说这个是庭院经济,咱也不懂,但肯定是好事,看来领导挺有眼光。最后这话别写进去,要不让人家觉得我在拍领导马屁了。”说完,魏成多不好意思地笑了。

  顺着路往前走,记者被眼前一大片新栽的果树吸引过去。75岁的张向明大爷也正端详着这一棵棵树苗。张大爷介绍,这里原来是一片旧房,一直空着,没有拆。今年,镇里专门雇机器推倒旧房,平整土地,栽上果树。“我这片儿地有3.6亩,以前就是烂土房,没人管。没想到现在这地还能长果树,生出钱来。绿了村庄,还富了我们,挺好。”张大爷乐呵呵地说。

  看着村里的变化,听着村民的讲述,记者的疑问变成了一个个句号,感叹号。同时又好奇,每个村民都在说绿色,说果树,说挣钱,种树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发展庭院经济,既美化环境又富了农民。”正查看活动室建设情况的乌兰图克镇副镇长张锦升说。

  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是乌兰图克镇的一个创新,也在红旗村三组得到了检验。2015年,该镇在红旗三组全力打造以环境整治、村庄改造、街巷硬化、村屯绿化为主的特色示范村。实施村屯绿化工程中,共开挖植树沟3260米,铺设给水管道3000米,栽植垂柳6000株。整理平整土地110亩,栽植果树65亩4200株,发展庭院经济。预计总投资333.5万元。

  柴草焚烧了,村民做饭怎么办?不让在外面乱建厕所,村民多年来养成的如厕习惯如何改变?房前屋后的垂柳、果树归谁所有,村民能自由买卖树苗、水果吗……当记者把这些问题一箩筐堆在张镇长面前时,他从容地笑了。

  “你的这些问题我们都提前考虑了。在搞村屯绿化中,我们也在扮演着村庄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说着,张镇长领记者到一农户家中,指着虽小却干净的院落,张镇长介绍,“在村庄规划时,镇里会根据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帮他们设计院落结构。建议村民在自家小院建厕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柴草乱堆问题也是一样的。毕竟村庄绿只是表面,我们希望的是村民整体文明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同步提高。”

  村屯绿化给村民带来的不仅是绿色的环境,更是美丽的心情。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幸福指数提升,民生福祉增进,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这是红旗村、乌兰图克镇的远景,也是临河区大力实施村屯绿化工程的初衷。(记者贾晓莉 通讯员张敏续龙)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