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的故事天天有
达茂旗拥有88.6公里的边境线,旗内有24个驻军单位。多年来,该旗党政军警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宁稳定与和谐发展——
边防战士走上街头义务为百姓服务。
达茂旗是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是包头市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拥有88.6公里的边境线和包头市唯一对蒙开放的陆路口岸。旗内有陆军边防部队、空军雷达部队、公安边防武警、消防、边检站等24个驻军单位,优抚对象2802人。多年来,达茂旗党政军警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安宁稳定与和谐发展。该旗连续6次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内蒙古军区评为“双拥模范旗”。
排忧解难伸援手
2012年冬的一天,达茂旗政府领导来到驻旗武警中队的营房与官兵一起参加欢送退伍老兵活动。活动中,官兵们都身着厚厚的棉服,饭菜上桌后没等动筷子就凉了。与会的领导在与战士们的交流中得知,中队的营房都是老房子,没有保温层,冬天室内温度只有15度左右。怎么能让人民子弟兵一直住在这么冷的房子中呢?来年春天,气候刚转暖,政府就派工程队进驻武警中队为营房贴上了保温层。厚厚的保温层不仅让部队官兵不再受冻,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类似的事情在达茂旗屡见不鲜。该旗每年都会召开议军会议,探讨部队存在的困难,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尽快付诸实施。近几年,达茂旗为支持部队建设、改善官兵办公环境和生活条件先后投入了2103万元。
优抚政策暖军心
今年4月5日,达茂旗因公牺牲军人宝音仓同志在牺牲27年后终于回到了家乡,在达茂旗云鹭公墓内重新安葬。“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你就在这里安息吧。”宝音仓80岁的老父亲含着泪喃喃念叨着。1988年1月25日,宝音仓同志在部队边防执勤训练中因公牺牲,牺牲后一直安葬于二连浩特市赛乌素。因墓地距家乡较远,祭奠不便,宝音仓的家人一直都希望将其迁回家乡安葬。达茂旗民政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免去其一切殡葬及墓地费用,并承担了迁坟的所有花销,使宝音仓家人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不光是宝音仓的家人,达茂旗的优抚安置工作让很多军烈属都直竖大拇指。据了解,该旗在及时足额发放定补金的基础上,着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看病难、住房难”的问题,将所有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体系。从2010年起,投入75.7万元,为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医疗门诊卡;累计为90名重点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费19万元。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多方筹资17.8万元为住房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住房补助。
2010年以来,该旗将应安置退役士兵46人和随军家属19人接收到事业单位。同时,免费组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军民互助一家亲
提起2007年7月份的那场大洪水,黄花滩村的村民还心有余悸。那天,雨下得特别大,黄花滩旧村因为地势低,山上下来的洪水马上聚到村里,灌进了村民的房子。村民们躲也没处躲,出又出不去,眼睁睁地被困在了村里。危急时刻,雷达站的官兵们伸出援手,冒着危险进村救人,经过努力,把村民全部营救到营部。等洪水退去后,又将村民安全送至家中。
人民子弟兵处处为人民,抢险救灾、植树造林、铲冰除雪,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2010年以来,各驻旗部队先后出动战士2600人(次)开展植树造林,总面积达560亩。消防部队4年来为群众解难救急出警50余次,公安边防大队抢险救灾20余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武警中队常年担任内卫任务,连续6年被内蒙古武警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各部队团级以上干部每人每年捐出1000元扶助金,资助旗内22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部队官兵为群众所做的一切,群众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2014年新建的巴音花雷达工作站,由于站点高,打出的井水水质太差,官兵们吃水遇到困难。当地牧民便自发组织轮流为雷达站官兵送水,20多名官兵从此吃到了当地百姓送来的“暖心水”。(文/图 黄海霞)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