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才是我的家

19.06.2015  10:17

[ 导读 ]6月13日下午,呼市儿童福利院一楼大厅,几名工作人员和一名小伙子围站在一起,大家有的拉着小伙子的胳膊,有的摸着小伙子的头,关切地询问着。小伙子中等个头,有些腼腆,他低着头,不时地回答着。

  甘肃儿童5岁时离家出走后被送到呼市儿童福利院生活了14年,好不容易找到家,却发现家中并不温暖,19岁的他再次返回呼市,面对别人的关心和不解,他坦言“呼市儿童福利院才是我的家” 
  “马小林,你不是找到家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哎!家里人不稀罕我,我后妈还跟我要钱呢,兄弟姐妹们怕我回去跟他们分财产,我在家住了一个星期就住不下去了,他们还不如外人关心我,还是呼市好,还是福利院和学校好,我就回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就好好在呼市生活吧,好好学习,有时间了就回咱们福利院,这儿,永远是你的家!”

“嗯!我早从心里把福利院当成我的家,把你们当成我的亲人了。我再也不走了!”

6月13日下午,呼市儿童福利院一楼大厅,几名工作人员和一名小伙子围站在一起,大家有的拉着小伙子的胳膊,有的摸着小伙子的头,关切地询问着。小伙子中等个头,有些腼腆,他低着头,不时地回答着。这名小伙子名叫马小林,今年19岁,是福利院养大的孩子,5岁时被呼和浩特火车站民警发现后送到呼市儿童福利院,在福利院整整生活了14年。

马小林告诉记者,他是甘肃兰州人,亲生母亲在生他时去世,后来父亲再娶,后妈带来好几个孩子,和父亲又生了几个孩子,这个后妈打骂他,不给他吃饱饭,还让他干活。由于和父亲整天争吵打架,这个后妈扔下一群孩子自己走了。再后来,父亲又给他带回来第二个后妈,这个后妈也有自己的孩子,家里的孩子多,关系复杂,整天打打闹闹的。这个后妈和第一个后妈一样,也不稀罕他。马小林5岁那年,一天后妈打骂他,他哭着离家出走,从兰州火车站跟着人群上了火车,没想到来到了呼和浩特。

下车后,马小林被车站民警送到了呼市儿童福利院。在社会的关爱下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他读完了小学、初中,去年秋季开学,他选择了就读呼和浩特市第三职业中等专科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成为一名中职生。

马小林说,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呵护,节假日都能回家,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也从内心里非常渴望这份亲情。他会忍不住地思念爸爸,思念去世的妈妈,思念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在内心呼唤亲人,想知道亲人们过得可好。于是,春节期间他萌发了找家的念头。

马小林选择了网上寻亲。

马小林明白,自己的口音和呼市人不一样。他从来呼打工的甘肃兰州人的发音中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乡音,确定了家乡的位置后,他努力回忆亲人的名字,想起了父亲的名字,于是他在网上寻找着。在热心网友帮助下,他终于打听到了所在村庄村委会主任和当地派出所的电话,和村委会主任和派出所联系后,他确定自己就是当年老马家丢失的儿子。找到家的那一刻,马小林激动地哭了。他一次次地想象着回家的温暖,忍不住开心地笑了。

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知道马小林找到家的消息后,都为他高兴。大家以为,马小林回家后一定会留在家乡,以后再见一面可能很难了。可是,大家没想到,马小林竟然又回来了。

马小林告诉记者,当他坐上火车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后,他发现情况和他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年迈多病的父亲告诉他,他丢失后,父亲找了他两年,还以为他不在人世了。在家住了不到一周,马小林发觉气氛不对头——父亲一切都听后妈的,自己做不了主;后妈不冷不热的,竟然还和他要钱;而那些有血缘关系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们更是怕他回来后还得给他娶媳妇,怕他分家产。“既然这样,我还留在家里干什么?”马小林有些寒心,他觉得家人还不如社会上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他觉得呼市儿童福利院才更像他的家。

于是,马小林回到了呼市。

呼市儿童福利院党委书记贺海学告诉记者,马小林非常懂事,他像大哥哥一样照顾着院里的弟弟妹妹。假期回到福利院后,不用别人督促,他自觉主动到厨房帮厨,洗菜、端饭,收拾碗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院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喜欢这个懂事的孩子。

回到学校的马小林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读书,好好学技术,以后开一家自己的汽车修理厂,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就一番事业,以回报社会,孝敬自己年迈的父亲。

后记:

就在记者采访马小林的当日,东方金子塔儿童潜能培训学校为马小林送来5000元捐款,并欢迎他假期到学校打工挣钱。

[责任编辑:赵钦]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