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雨后荡起双桨 小车儿推开波浪

30.07.2015  18:03

  昨日(29日)傍晚,呼和浩特市出现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雨伴随豆大的冰雹倾泻而下。正值晚高峰时段,全市多处内涝、车辆抛锚、立交桥封闭,全城拥堵,农作物受灾严重。这场雨需要青城人反思的问题有很多。

  一场大雨考验一座城

  昨夜的一场雨,让“青城”喝饱了,积攒了一个夏天的雨水也显示出了威力:哲里木路、兴安北路、展东路公铁桥水位逼近警戒线,公铁桥封闭;鼓楼立交桥有车涉水抛锚,占据车道,桥下车辆严重积压;周边旗县村镇遭遇冰雹“洗劫”,呼市的交通系统也在晚高峰一度陷入瘫痪。此外,几经大修的全市排水系统也多处掉链子,全市内涝严重。龙应台说,下水道检验城市良心,这场大雨,考验的不仅仅是城市管网建设。

  据呼市气象局资料显示,7月29日7时至30日7时,全市出现降雨过程,有4个站雨量大于20.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清水河县单台子乡,为26.2毫米;5个站在20.0—15.0毫米之间,22个站为15.0—5.0毫米,其余各站在5.0毫米以下。全市只有1个台站的雨量达到大雨量级,大部地区雨量只为中到小雨,但从一张张流传于网络的图片看,这场雨确实让首府很没面子。这场雨的规模不应算很大,但却造成如此后果。我们不能忽视大自然威力强大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我们在哪些方面还需改进、还能做得更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能让这个城市的各个机能部件有效运转起来,从而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此外,昨夜首府城市交通再次让人“很受伤”,车辆争道抢行,多个路口堵成一团,干道如蜗牛爬的速度让众多急于归家的市民堵在路上。再加上劈头盖脸的冰雹,行人车辆无处躲藏,只能眼睁睁看着爱车被砸成麻子脸。部分内涝严重路段,车如舟行,有调皮的司机高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车儿推开波浪”,也算雨中做乐。

  呼市今年为何频出强对流天气

  入汛以来,呼和浩特市降水一直处于偏少状态,但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几乎一场雨就伴随一场冰雹,旱灾、雹灾给全市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据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的专家解释,冰雹产生在积雨云中,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如果对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入汛以来形成呼市的冰雹天气其天气形势满足深厚的大气不稳定层结、强盛的上升气流、上干下湿的水汽分布、0℃层和-20℃层的高度适当、高空急流和上冷下暖的差动平流等形成冰雹的条件,造成今夏冰雹频发的现象。

  雨夜传递正能量

  这场雨,也在某些程度上传递正能量,本该20点下班的青城交警昨夜坚持岗位至夜里23点,直到城市交通恢复正常才踏上归家路。微博上有网友发起“这个雨夜,向青城交警致敬”的活动,随手拍下交警在雨中执勤忙碌的身影。有的交警没来得及换雨衣就冲到一线,双手搬起冲跑的井盖,抱起怕冷的孩子,打着喷嚏冒雨处理刮擦事故;有的交警为行人搭起过路木板,在桥头拿着警示灯提示绕行;有的交警一直在雨中坚守,大雨倾盆甚至看不清路口身影,雨水深处到小腿依旧站得稳。

  而更多没有留下姓名,在大雨中守候无盖下水井、以防行人掉落、默默开车运输乘客下班的公交司机、奋战在一线的排水工人,也都应受到市民的尊重。这些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城市的正常运转奉献自己的心力,大雨浇湿了他们的身体,模糊了他们的面庞,但并没有冰冷他们的心,在这个无序的夜晚,他们温暖了这座城市。

  反思

  这场雨,值得引起呼市相关部门的反思,这个城市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能不能把基础设施建设做的更加完善?能不能把工程质量做的更好?不可否认,各部门提前防范,积极抢险,近些年呼市防灾抗灾能力有了一定地提升,但也显示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大城市防灾减灾的脆弱性。因此,我们亟待提升大城市防范涝灾的能力。城市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建筑物的分布,设定不同的防汛建设标准,不断加强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和配套管理,完善城市内涝防御应急体系建设,才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标杆。(文: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