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呼和浩特五项地方标准 构建和谐医患
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医患之间应有的信任和理解,不断完善现有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规范地化解患者和医院之间的矛盾,对于维护正常的医患关系,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界标准日”到来前夕,呼和浩特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的五个地方标准已被批准立项。
这五项地方标准分别是:《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总则》《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机构建设规范》《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调解规范》《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评鉴流程规范》《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服务质量与评价规范》。
这五项标准由医调委下设的呼和浩特市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处理中心(简称“调处中心”)提出,征求了自治区司法厅、标准化院,呼和浩特市综治办、质监局、司法局、卫计委等部门的意见,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调处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以及相关参与起草部门和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标准起草小组,具体承担编写任务。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导致扰乱医疗秩序、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医患之间应有的信任和理解。
呼和浩特市医疗纠纷调处中心主任陈建斌介绍:“从2013年9月起,呼和浩特市就积极探索和实施调解机构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体制保障,强化调解与赔付的无缝衔接,实现了保、调、赔、防四维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资源整合,将纠纷从院内引到了院外,有效化解了医患矛盾,保障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共受理案件257起,其中结案243起,结案率达94.55%,调解协议履约率达到了100%。同时,引入保险经纪人制度,由保险经纪人承担调解机构的全部运营费用,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这一模式,已向全区进行推广。”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院长贾双文介绍:“制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地方标准,是推广和提升现有模式的有效途径。发布实施后,呼和浩特市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工作将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关新闻】内蒙古:三年内医疗纠纷调解旗县覆盖率达90%以上
2015年4月26日,记者了解到,为妥善化解医疗纠纷,内蒙古将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旗县覆盖率从目前的70%提高至90%以上。
内蒙古将在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上,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的同时,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同时,按照计划,还将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稿源:综合《内蒙古晨报》、内蒙古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