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走西口”

26.07.2018  01:02

     记者:殷耀 于嘉

  “九曲黄河十八湾,神牛犁河到偏关;明灯一照受惊吓,转身犁出老牛湾。”这首民谣,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的壮丽与神奇。时值盛夏,游客们纷纷来此探幽访胜、临风怀古,体味黄河峡谷的壮美雄浑,追寻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血脉交融的痕迹。

  在清代,老牛湾是“走西口”的重要水旱码头,大批山西人和陕西人走到草原,开荒种地或经营商号,使“口里”“口外”往来频繁,各民族文化相互濡染,思想意识不断渗透。草原“彪悍”的游牧文明与中原“恬淡”的农耕文明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生活风味和文化情调。

   漫瀚调唱罢 二人台登场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一曲如泣如诉的信天游,让人不禁想到“走西口”人辗转谋生的悲欢景象。

  这首信天游广泛流传于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反映了女子的真情实意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信天游被“走西口”的人们带到内蒙古高原,融入草原民族热情爽朗、耿直淳朴的性格之中。

  人们将蒙古语和汉语混合,把蒙古族短调民歌与信天游旋律糅合,创造出潇洒高亢、起伏豪放的漫瀚调,在晋陕内蒙古交界、黄土高原与内蒙古草原交会地区传唱了近200年。

  山西民歌《亲疙蛋》《五哥放羊》等曲调在街头巷尾响起时,不少人都跟着哼唱起来,这种共鸣感人至深,也是“走西口”的汉族与草原民族水乳交融的精髓所在。

  享有“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美誉的准格尔旗,人们几乎都能甩开嗓子唱上几句。准格尔旗站北社区漫瀚调艺术传习所每周组织两次集体活动,周三表演,周四或周六授课。这处传习所有50多名学员,多数都上了岁数。

  71岁的奇俊文是一名退休的乡村医生,也是一名漫瀚调艺术传承人,她平日里不仅练习老歌,还写词、谱曲创作新歌,在传习所向学员们传授演唱技艺。她说,老头老太太们在家里闲着没事,来传习所聚聚,说说唱唱,自己老有所乐,也能给社区添点乐趣。

  “老一辈用漫瀚调歌唱种地、放羊、娶亲,我们也可以用漫瀚调唱我们自己的生活。”奇俊文说,漫瀚调的特点是即兴编词、一曲多词,正所谓“漫瀚调好比牛毛多,三天唱不完个牛耳朵,漫瀚调出自咱心里头,甚时候想唱甚时候有”。传统的曲调是漫瀚调的根,反映时代精神的歌词就是孕育漫瀚调新生的土壤。

  不久前,奇俊文听说小区物业和住户因为堆放杂物的事情产生矛盾,便写了个漫瀚调小戏,组织群众演员在小区内表演,物业和住户看了以后各让一步,顺利解决问题。

  漫瀚调不仅在故乡传承弘扬,还走向更大舞台。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展演中心打造的首部漫瀚调音乐剧《海红酸海红甜》在内蒙古戏剧曲艺节上荣获二等奖,被选送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型活动”精品剧目展演。电影《漫瀚调》曾入围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

  除了漫瀚调,还有传唱了一代又一代的二人台,在晋西北和内蒙古土默川一带源远流长,并焕发新生。

  “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人都爱唱二人台,家长里短的故事,配上二人台曲调,就是一出二人台现代小戏。旗里每个村镇都有文化大院,供人们学习、创作和表演二人台。

  在杨三女文化大院,戏友们在训练间隙爱唠家常,比如婆婆抱怨儿媳妇不懂事,儿媳妇说婆婆太保守等。杨三女把这些小故事收集起来,利用传统二人台曲调,与伙伴们创作出二人台现代小戏《婆媳恩怨》,讲述老少两代人因观念差异闹出的笑话。源于生活的故事让这出小戏既生动又深刻,很受观众喜爱。

  在反映日常生活的同时,二人台还把深奥的政策语言与通俗的曲艺形式相结合,使老百姓更易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二人台小戏《向幸福出发》,讲述了土默特右旗准备建设大雁滩景区,农民李老根和老伴李大婶因为建设旅游景区需占用自家果园及搬迁问题而心生疑惑,他们在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好处后,欣然同意搬迁。

  这出二人台小戏在2017年土默特右旗春节晚会上演出,引起很大反响。和李老根有类似经历的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村民曾喜旺说:“以前觉得振兴乡村离自己很远,这出戏让我明白,作为庄户人,更要为建设家乡作贡献。

  为了让漫瀚调、二人台等民间曲艺更好地讲述时代故事、传扬时代精神,奇俊文、杨三女等人致力于用传统曲调谱写新时代的歌词,她们将十九大精神编写成漫瀚调、二人台,在农村、社区演出。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旺旺职业艺术学校是中国二人台传习基地,已经培养2000多名学生,不少人考入二人台专业院团,还有一些在北京、天津、深圳等地找到与曲艺相关的工作。眼下,二人台老师正探索把唱词由地方话改为普通话,想把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熟知、接纳。

  “走西口”人不仅带来特色曲艺,还捎来晋陕的特色美食。在鄂尔多斯黄河沿岸做客,常会吃到用糜米制作的酸粥。相传,酸粥最初流行于山西河曲,正是“走西口”人把它引入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这一开胃健脾、护肤美容的山西美食便在内蒙古中西部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走西口”对晋陕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走西口”人为了耐寒爱穿老羊皮袄,现在的晋西北农村街头,仍能看到一些老人穿着这样的皮袄。晋西北人爱喝砖茶,煮砖茶时加点咸盐,大碗大碗喝烧酒,大块大块吃牛羊肉,多是从西口之外的蒙古族那里习得的。

  人口流动带动了文化传播,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走西口”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感情,对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