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创业梦想照进了现实!”

02.03.2015  11:42

  原标题:“在这里,创业梦想照进了现实!”

  “2013年注册公司时,我们没钱、没经验,员工只有3人,创业中心给提供了一个格子间,全部费用一年只有2400元,在这里,我们实现了真正的起步,创业梦想也从此照进了现实!”哈木格文化传媒公司的叶飞清楚地记得最初创业时的情景。

  让梦想照进现实,不仅是“中国梦想秀”的专利。在包头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孵化基地,一大批立志创新创业的人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如今的“哈木格”有了工作室,员工达20余名,旗下运营的蒙古音乐网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草原音乐网站。

  包头国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宏杰笑称“哈木格”已经从经济舱升入商务舱,顺利从创业苗圃进入了孵化阶段。

  包头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孵化基地是在包头国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专业性基地平台,现已成为集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功能园区建设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孵化基地。

  陈宏杰介绍:“我们将大学生创业基地称为苗圃,在这个阶段,他们会不断修正想法,一旦有突破,企业就发展起来了。我们通过‘席位制’提供场地、财务代理优惠等降低公司成本,并进行免费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报项目、办贷款,寻找突破。”

  陈宏杰说,当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就可以从孵化器毕业,这个期间,企业还不能够完全独立,我们建一些加速器厂房提供给他们,让这些企业在加速器里成长3—5年,直到他们具备建厂房的能力再进入产业化基地。

  新搬入软件园区的内蒙古物通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加速器里成长的企业。副总经理王继春介绍:“现在最贵的羊肉是有‘身份证’的羊产的肉,通过给羔羊佩戴耳标,可查到羊从出生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他说,给羊戴耳标就是他们公司的业务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民用化的一个例子。

  在高新区这个大家庭中,王继春有太多感触:“从留创园到正大孵化基地,再到现在的办公区,高新区不仅对我们的日常办公场所给予支持,在项目申报中,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培训会,公司因此成功申报了很多项目,并获得专项基金和立项支持。”

  在稀土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化基地,由海外留学人员于2004年创办的内蒙古英华融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格外显眼。这家专业从事呼吸系统医用耗材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产品覆盖了全国4000余家医院和上百万家庭。

  副总经理刘玉刚告诉记者:“咱们内蒙古的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很难得到市场认可,我们取胜的法宝在于研发专利产品快,目前公司获得国家专利34项,销售额连续四五年增长率都在50%以上,现在高新区科技局正组织培训,帮助我们在新三板上市。”

  “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化基地,这是一条完整的发展链条,我们还特设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稀土专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5个专业孵化器,有针对性地对整个链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陈宏杰说。

  据了解,包头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孵化基地累计孵化企业1400余家,在孵企业756家,毕业企业240余家。经过孵化的初创科技企业,平均成活率超过80%,累计培育产业化企业120余家,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73.6亿元,毕业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2.41亿元。在孵企业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1000余项,获资助资金2亿多元。在孵企业获专利授权522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本报记者庞俊峰戴宏梁亮吕学先郭力包头报道)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