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芳心守护美丽内蒙古 扎根环保三十五载志不渝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了保护祖国的蓝天碧水,我愿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造福人类的环保事业,”这是一个普通环保工作者最朴实的心声,她饱含深情的语气让记者对眼前这位在环保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5年,目前仍坚守在环境监测岗位上的女站长充满敬意。1982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20多岁的张丽君从内蒙古大学化学系毕业,怀着满腔热情,成为了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一干就是35年。由她主持完成多项环境保护重大研究项目和重要工作任务,成果得到广泛应用。2015年,她成为环境保护部授予的第一批25名“全国环境监测尖端人才”之一,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的突出贡献专家。光阴如梭,磨砺的是一个与自治区环保事业同步成长起来的优秀环保人矢志不渝的信念,岁月芳华的流逝,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她守护美丽内蒙古的决心。
三十五年环保长歌行
八十年代初,正值自治区环境监测工作的起步阶段,张丽君工作后利用自己大学所学分析化学专业的特长,和同事们从零开始艰苦奋斗,组建了环境监测科研实验室,一件件置备实验仪器,一次又一次探索和改进实验方法,历经艰辛最终把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展成跻身国内监测科研能力先进行列的国家环境监测网一级站,成为自治区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领军单位。张丽君也成长为内蒙古自治区监测、环境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资深环保专家。
“刚工作时的想法简单而坚定:就是不畏惧困难,踏踏实实把环境监测工作做好。”回忆起刚工作时,张丽君脸上露出温和而坚韧的笑容。“那时候,我在大气室工作,全是一批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出现场监测时十多个人和仪器设备以及野炊用的锅碗瓢盆一齐挤在敞篷卡车的车斗上,有时从一个采样点辗转数百公里才能颠簸到另一个采样点,到了目的地大家浑身都像是散了架,有时候连续一个多月回不了家。”张丽君说,“那时候虽然辛苦,可大家总是欢声笑语、充满朝气、以苦为乐”。
1983年,为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第一次开展的“呼伦贝尔盟国土资源考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项目的科研任务。张丽君和同事们一起白天采集样品,晚上分析测定数据。每天外出时装着前一晚蒸好的馒头,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零下30多度,馒头冻得梆梆硬,啃不动就放在怀里焐一焐再吃。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和阴冷潮湿的居住条件,张丽君突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高烧不退,膝关节肿大,疼痛难忍,无法站立和行走。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度,张丽君坚持选择了边工作边治疗,由于治疗不及时,慢性关节炎困扰她至今。
“环境监测工作就是这样,条件艰苦是特点之一,所以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得做好不怕吃苦的准备。”在张丽君的记忆中,因为工作需要,当时体重不足一百斤的她多次背着几十斤的仪器设备爬到电厂、锅炉厂的高塔上采样,几十米高的爬梯上风在耳边呼呼作响,“当时就想专注地采好样,不敢往脚下多看一眼。”张丽君和蔼轻松的语气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2004到2008年,张丽君因工作劳累曾先后两度住进医院。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接到上级指令后,已经57岁的她第一时间带领自治区环境监测系统技术人员驰援天津,进入爆炸事故核心区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在环境保护监测、科研第一线爱岗敬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等品质已经成为了张丽君身上经岁月沉淀后的烙印,像是一首历时三十五年的环保长歌行。可当被人问到工作三十五年来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觉得苦,有没有觉得累时,她却简单地说“我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语气中是惯有的平和与坚韧。
刻苦钻研的专家型环保人
张丽君不仅在技术上是佼佼者,在学术方面,她同样取得了好的成绩,任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职务外,她还兼任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兼职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些年来,经她亲手分析测定和技术审核出具的环境监测数据、专业技术报告、主持和负责完成的环保科研课题和重大环保业务项目,在自治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预防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大学时候学的是分析化学,工作后分配到了大气室,在那个计算机还不普及也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就收集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上的资料,然后去自学和探索。”张丽君说,那时候只要有机会去北京出差,在工作之余,她都会去北京的图书馆去借阅专业书籍、查阅技术文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就这样,多年来刻苦钻研的张丽君不断拓展和深化大气环境监测和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成果卓著。她主持完成并分别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两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内蒙古平原、丘陵、城市地区空气质量模式研究》、《呼和浩特市污染气象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研究》,以及主编完成内蒙古该专业领域的第一个地方标准《内蒙古平原、丘陵、城市地区空气质量模式应用技术规范》DB15T/131-93和著作《内蒙古平原、丘陵、城市地区空气质量模式应用技术规范应用指南》开创了内蒙古自治区大气环境污染和环境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先河,也奠定了她在自治区这一学术领域的技术权威地位。这些研究成果为内蒙古自治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这方面的许多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她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自治区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撑的监测和科研中,已经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和正在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污染表征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等研究课题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调、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制订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也将填补内蒙古自治区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张丽君曾带领团队花几年时间完成《呼和浩特市污染气象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研究》课题,指出呼和浩特市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形成了特殊的地方环流和小风静风,使污染物循环累积造成污染,打破了呼和浩特市长期以来以西北风为主导风向进行城市布局的传统思维,提出了城市发展和布局的方向和措施。该研究成果在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中均得到采纳和应用,为城市发展奠定了科学扎实的环境研究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除了带领我们踏踏实实工作外,张丽君站长的人品、学术水平也一直影响着我们,她无言的行动,默默地坚守,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也告诉我们要做到‘学无止境,而且要学以致用’。”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一位年轻工作人员在谈到张丽君对监测团队的影响时这样感慨。
坚持守护美丽内蒙的芳心
“对每一位环保人来说,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绿水青山的期待,除了个人感情外,还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责任让我们坚守在自己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通过默默地努力去守护美丽的内蒙古。”虽然在环保系统已经工作了三十五年,可在张丽君心里,那份刚刚工作时就下定的“要通过环保工作守护美丽内蒙古”的决心和信念从未曾动摇过,惟有愈加坚定。
环境监测日常工作是非常辛苦和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往往一个环保重大决策的出台,是建立在大量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张丽君作为省级站的一站之长在站内质量管理体系中是技术总负责人,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维护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准确公正科学,她在站内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她严谨治学,对技术精益求精,严把监测数据质量关的要求和身先士卒带领下,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时高效的工作效率和科学严谨的监测数据质量受到厅领导和相关处室以及各级同行的认可。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团队先后获得环保部科技进步奖9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她任站长以来,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先后获得“十一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先进集体”、2011年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直属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总支,2016年度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支部。张丽君个人还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记二等功)、自治区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先进个人(记三等功)、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先进工作者、全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首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张丽君立志环保,为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净化环境、净化心灵的美好事业中得到升华,她三十五年如一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这足迹印证了首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献给敬业奉献模范们的敬词: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守道,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责任感和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其实我只是一头扎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三十多年没放弃也没动摇过,在我看来,这很普通,最多只能算是执着。”张丽君说,作为一个老环保人,她对环保、对家乡内蒙古都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她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内蒙古永远美丽,每个人都能生活在蓝天碧水下,静享生活的美好。而她,将继续用行动去诠释环保精神的真谛,去坚守谱就一首动人的环保长歌。
(杨爱群 王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