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区春耕备耕土壤墒情变化趋势及措施建议

18.03.2019  19:31

                                全区春耕备耕土壤 墒情 变化趋势及措施建议

                                  

  目前,内蒙古除河套灌区耕地表土层开始化冻外,大部地区耕地仍处于封冻期。结合封冻前墒情监测及去冬今春以来降水情况综合分析,今年我区发生春旱的几率较大。

   、去冬气候变化回顾

  2018年12月-2019年2月,内蒙古农业气象特征呈现 气温偏高、降水较少 的特点。

  入冬以来(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26日)内蒙古大部降水量均不足10mm,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出现一冬无雪的现象。进入2月下旬,内蒙古气温不断回升,降雪较少,中西部地区最高温度上升至0℃以上,加速了部分地区的积雪融化,目前,内蒙古大部地区耕地无积雪覆盖。

   、现阶段墒情变化

  我区除河套灌区耕地表土层开始化冻外,全区大部地区耕地仍处于封冻期 无法取土化验土壤含水量。

  结合去冬墒情状况、冬季降雪、近期升温状况及全区40多台自动化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内蒙古墒情不足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主要集中在兴安盟局部、通辽市大部、赤峰市大部、锡盟南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呼和浩特市部分、包头市北部、鄂尔多斯市局部等地区,上述地区0~2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集中在30%~60%;墒情适宜的耕地占到全区总耕地面积的70%左右;目前全区土壤墒情状况较去年上冻前不足面积增加约23%左右。

   、今春墒情预测

  结合现阶段墒情状况和冬季气温偏高、降水较少的实际,加之进入3月中旬后内蒙古大部地区会出现大风天气、气温大幅回升且降雨少、地表无植被覆盖、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全区自西向东开始解冻及秋浇春灌形势等因素分析。预测今年春季内蒙古河套灌区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墒情过多的情况,东部大部和中西部局部地区若无降水补充,发生干旱几率较大,其中东部偏南地区发生中到重旱概率较高;由于今年春季河套灌区温度上升较快,预测该地区发生潮塌现象为中等偏重年份,发生时间在3月中旬;同时去年冬季温高雪少,有利于病虫(卵)越冬,将会造成作物生长季病虫害的发生。

   、春播备耕生产措施建议

   一是把预防工作放在第一位。 现阶段,除河套灌区小麦已经开始播种外,其余各地区距播种开始不到1个月的时间。根据气象和墒情监测的预测,巴彦淖尔市地区要做好小麦抢播及土壤潮塌的预防工作;全区各盟市要制定整套完备的应对春播突发预案,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充分利用有限水源,科学调配灌溉设备。转变抗旱工作思路,积极落实2019年内蒙古农业高效节水行动计划,完善各地区墒情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主动抗旱、长期抗旱、高效抗旱”的各项措施,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及时应对、科学调度、不误农时”。

   二是近期要做好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 积极引导河套灌区农户顺利播种。引导农户及时关注气温回升情况,潮塌严重造成春小麦无法播种的地区,要积极引导调整种植作物类型,改种玉米、向日葵、饲草、瓜果蔬菜等作物。 二是 指导设施农业加强管理。近期,全区大部地区气温逐步回升,但部分地区不排除发生倒春寒的现象,气温冷暖交织,对蔬菜生长不利,农户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如增施速效肥料、喷施抗逆制剂等)。同时引导农户及时掌握春季蔬菜市场信息,合理安排成熟蔬菜上市和大棚种植,增加收入。

   三是用好 三大 节水技术 ,推行标准化生产 今年春季全区各地发生春旱几率大,各地区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抗旱保苗技术,分类指导,加快技术落地。2019年春季抗旱要突出 品种节水 技术,筛选推广适宜各地区播种的抗旱节水品种,推广耐旱小麦、薯类、玉米、牧草、杂粮品种等;用好 农艺节水 技术,在燕山丘陵旱作区、阴山南北麓地区重点要推广新型厚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喷施抗旱抗逆制剂等旱作农业技术,在全区集成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深松深耕、镇压等涵养水分保墒技术;用好 设备节水 技术,结合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完善水渠配套设施,多蓄天上降水,用好地上流水,增加可用水源,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确保今年春播期间顺利完成播种。

   四是搞好四项春播准备工作。 一是 做好春播规划,农牧、气象、水利部门积极配合,通过联合会商等形式,及时发布墒情简报,同时通过网络等媒介为农户提供可靠的国家政策方针和农副产品市场信息,结合干旱发生情况,提前规划今年春季种植作物及品种; 二是 做好增施农家肥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户应利用春播解冻期间做好增施农家肥,为实现提质增产,提升耕地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 提前购买农资产品,农户要尽快到正规的门市店购置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产品,避免农资上涨和上当受骗。 四是 加快检修农机具,确保春播期间机械正常使用。

   五是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种植结构。 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种植习惯和方式,建立以松为主,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突出松,减少翻,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良好环境、耕层构造,扩库增容、加深耕层,增强储水、保水能力,减少蒸发。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干旱地区改种耗水低的作物,提高水分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