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国土 共筑生态文明
——纪念第27个全国土地日系列评论之一
6月25日,我们将迎来第27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的确定,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与生态,全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国土,共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源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中低产田近7成,还有1.49亿亩耕地难以稳定利用,约5000万亩耕地受中重度污染。长期以来,粗放发展的惯性不仅消耗和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还过度挤占了城乡生态空间,致使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逼近底线、土地污染及其次生生态隐患和健康问题多发。如此紧张的人地关系,不仅使发展陷入“无地可用”的困境,也让国土生态面临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反复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物质基础。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着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将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更加注重各类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整个国土资源空间的生态安全。今年土地日确立“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恰恰见证了国土资源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转型。
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国土空间及其承载的一切,是一个共同的生命体。为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探索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国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使之与森林、河流、湖泊、山体等共同形成城市生态屏障。我们还发布实施了全国国土规划,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印发实施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这些都为“建设美丽国土,共筑生态文明”夯实了基础。
守住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红线,全面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根本之策。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耕地保护要在注重数量管控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建设和生态改善,维护耕地资源生态功能及其生态系统稳定,确保到2020年全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当前,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技术、管理和制度持续创新,已经对耕地保护形成了有效的倒逼机制。我们还要以创建模范县(市)为重要平台,将全面节约集约用地持续引向深入,不仅要在“量”上开辟“守住总量、盘活存量、控好增量、用好流量”的新路子,还要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质”的最优化。尤其要学会适当控制“地尽其用”的“度”,避免过度开发利用透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同一片土地,同一个梦想。“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我们的共同责任,期待每个人都能以更大的自觉有担当、有作为,为美丽国土与生态文明建设献力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