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计局“五创新”推动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改革
今年以来,内蒙古统计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和部署,围绕能源、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四位一体”统计体系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能源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突破,积极推进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改革创新,努力打造适应新常态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全面提升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统计能力建设。
一、创新统计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化服务型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统计
自治区统计局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并不断加强服务创新,着力打造适应新常态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一是积极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大数据和内蒙古统计云,建设好领导服务平台《资源环境统计指标监测》子系统。二是积极为全区反映经济转型升级指标体系等提供资料。三是积极撰写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统计分析、政务信息,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四是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与自治区发改委联合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体系》课题研究;承担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课题研究,已初步完成《内蒙古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承担内蒙古统计学会科研课题《内蒙古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与监测评价体系研究》。
二、创新统计制度建设,加快新领域统计方法改革
按照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指标体系等要求,研究制定全区《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和《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成立了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方案》,开展全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统计与核算等工作。积极适应国家统计局对工业企业水消费报表制度的改革。
三、创新环境统计产品,加强资料开发利用
为了更好地反映内蒙古资源环境情况,自治区统计局积极推进环境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抓好环境统计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创新环境统计产品。首次编印了《内蒙古环境统计摘要》,收集了各专业统计年报和相关部门统计数据资料,该书综合性、实用性和系统性较强,涵盖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等主要数据。撰写的调研报告《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被《内蒙古统计》杂志等媒体采用。
四、创新业务培训方式,切实提高统计能力
采取了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培训与调研相结合、聘请专家和第三方实地授课以及联合相关业务部门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从而保障数据质量,切实提高统计能力。召开了全区部门能源与环境统计制度布置暨培训会议;在全区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商会上向相关部门布置了2014年《内蒙古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报表制度》;联合自治区发改委举办了全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能力建设暨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培训班——内蒙古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体系研究项目(CDM)第一期培训活动。
五、创新部门协调机制,全面推动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
积极推进同相关部门在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方面的工作,并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方式。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沟通协调,在业务交叉、相关领域形成工作合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采用新媒体、自媒体等进行资料收集及协调,既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又为顺利收集数据资料打下了基础。首次参加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配合部门认真做好上半年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核算统计工作,参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现场考核工作。联合自治区发改委做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工作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等基础统计工作;积极配合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报告制度;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研究;有序推进内蒙古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研究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信息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