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海湖畔谱新篇——凉城县“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巡礼
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农家乐火起来
乡村处处是美景
今日乡村新面貌
【新闻引子】
2015年6月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深入凉城县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保护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带着感情加快推进“十个全覆盖”等民生工程,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区、市两级要求,凉城县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的重大举措,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时光已近两年,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凉城县的农村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农民群众喝上了放心水,走路不沾泥;电视频道多,娱乐有场所;看病不出村,买货有商店……日渐充实的幸福生活就像甘露,洒向农村牧区的千家万户,百姓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农村也旧貌焕新颜。
◆新农村新变化◆
如今在村儿里,无论走到谁家,都能轻易“挖”出一段与“十个全覆盖”息息相关的幸福故事。特别是,每个村庄的建设,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都是“因地制宜”,各具风味,凸显地方特色。在不同的乡村,看到了都市风格、田园风格、现代风格、蒙元风格和晋陕风格的新农村,一个个村庄的建设既注重因地制宜和实用宜居,又充分考虑到了各村地域特点、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村民意见。
与此同时,公共服务的覆盖也在进一步延伸。每个美丽乡村都建设了集休闲、健身、娱乐、政策宣传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健身广场,还有集草原书屋、道德讲堂、文体娱乐、信息服务、事项代办、科技培训、基层党校和“两委”办公8功能为一体的农民之家。农村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幸福全覆盖。
据悉,2014年以来,凉城县共完成9个乡镇(办事处)、100各行政村、476各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共完成危房改造9359户、硬化街巷798.8公里,解决3877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标准化卫生室100处、文化活动室120个、便民连锁超市113个、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16230户,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新风尚新面貌◆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面貌,凉城县将村容村貌整治列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范围。修缮公厕,种植各类树木,安置路灯。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围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美丽乡村展新颜,文明乡风扑面来。为建设更具魅力的新农村,各个乡镇在主干公路重要节点村建设停靠点,设立体现当地人文景观、地理标识的多功能标识标牌;在高标准示范村,聘请民间画师手绘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农耕场景、“二十四孝”、当地历史文化故事等内容的乡风文明墙和文化长廊,打造集中体现地区精神风貌的主题雕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兼顾了文化传播和景观观赏功能,提升了新村魅力指数。
目前,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理,农村“三大堆”没了,苍蝇蚊子少了,雨天出门不沾泥,夜晚走路街道亮,村民身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处处洋溢着发展的喜悦和收获的温馨。
◆新生活新希望◆
“十个全覆盖”把幸福覆盖到农牧民的心坎上,其最终的归向是增收致富。凉城县推进“十个全覆盖”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各乡镇、村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积极扶持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城区服务型、特色产业型等产村融合示范村,产业支撑与推动农村发展相促进,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
走进岱海旅游区办事处,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各型产业各具特点:果实挂满枝头,大棚内各类蔬菜竞相出棚,渔家乐里欢声笑语……一项项特色产业把今日的农村扮得格外耀眼,让农牧民脸上漾起的笑容更甜了。
农民的日子一再“刷新”,城镇综合实力也逐步提升。凉城县充分发挥村镇改造建设形成的优势,科学利用地域资源,通过不断提升集镇的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中心集镇的商贸产业提档升级,加大项目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着力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看得见巨变,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值此“十个全覆盖”的攻坚之年,凉城县正在全力推进,在农村绘就一幅五彩斑斓的小康蓝图。
特约记者马超群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