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建设” 让巴彦淖尔精气神十足

20.02.2017  18:36

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资料图)

巴彦淖尔 市拥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众多历史人文遗迹,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5年,巴彦淖尔市立足地区资源优势,结合具体实际,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让巴彦淖尔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一年多来,我市各级各界认识到“旅游+城市建设”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结合“水、绿、文化”三篇文章,强化措施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让巴彦淖尔成了一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充满魅力的城市。

“塞上江南”绽放美丽

“‘东风夜放花千树’。夜晚漫步临河金川大道,脑海里一下子冒出辛弃疾的这句诗来。”市民王羽南观赏临河金川大道区域的花灯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花灯惊艳了临河的鸡年春节,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从大年三十至今,每到夜晚,市政府广场路边、文博中心广场路边、金川大道旁的小轿车一辆挨着一辆停着,观看花灯的人们排满了整条街。每个花灯前都有拍照的人们,他们笑着、叫着,不停地用 手机 、照相机拍照留念。

“才几年的光景,过去灰头土脸的临河城就大变样了,不仅街道宽了,高楼多了,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框架拉大了,有了中型城市的味道!”从山东赶回来探亲的王志军谈起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

大手笔提升城市精气神

“咱临河现在变得太美了,真是有了‘塞上江南’的味道。”一年350天都在全国各地跑业务的寇楠专程开车在临河转了几圈,“这个城市越来越有味道了,华澳的楼高大上,百货大楼设计别致,新华街的蒙古族元素装饰建筑物挺多,花园、广场、运动场随处可见,城中有河,城市环湖,道路宽阔,健身器齐全。”家乡的新气象让寇楠频频赞叹。

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蓝天行动计划”,大手笔投资改造供热管网、打通“断头路”、硬化巷道、更新改造供热管网、配套管网和路灯,投放新型电动公交车、公共自行车……

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根东说,今后几年,我市要以水环境、水生态为核心,重点推进“两河、七湖、五渠”水系统建设;实施“绿满河套”工程,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套区持续开展通道、渠系、村镇林网升级改造,沙区要成线连片种植沙生植物,山区要逐步提高绿化覆盖率,城区要不断增绿扩绿,提高城区园艺化水平,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市规划局局长王世华说,在继续加快主城区建设的同时,我市还要进一步加快“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峰说,“绿色崛起、赛过江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计划,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是藏富于民的产业,发展旅游业与“绿色崛起”不谋而合。下一步,我们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巴彦淖尔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全域旅游工作要求,丰富完善巴彦淖尔市旅游景区产品体系。

近几年,我市在城市建设中着重体现河套民俗风情、蒙古族特色,坚持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我们的城市一天天变亮、变绿、变美,广场、公园、景区、湿地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二五”时期,我市城建共投入966亿元;2016年投入155.7亿元。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初验,中旗、后旗成功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五原县被评为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旅游+城市建设”让巴彦淖尔有了迎接四方来客的底气,这座美丽的城市日渐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

据市旅游局统计,仅春节期间,我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共接待游客80920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收入5250.7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一日游游客17803人,旅游收入1102.6万元;过夜游游客63117人,旅游收入4148.1万元。

宜居城市让市民更幸福

在城市建设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我市充分挖掘河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繁荣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推出一系列反映河套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让这座城市因文化而生动,因历史而厚重。

近几年,我市组织实施了河套湿地、镜湖、润昇湖等一批湿地恢复和水源地工程,新增湿地10万多亩。特别是以总干渠为中央水轴规划建设的20公里黄河旅游景观带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张彰显巴彦淖尔特色的“金名片”和一个旅游接待的亮丽窗口。目前,我市有8公顷以上的湖泊湿地164处,总面积达78938.54公顷。

“这就相当于我们家的后花园。”正在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散步的刘老太太开心地告诉记者,她家住在临河福满园小区,一抬脚一迈步就到了景区,小区里的人经常相约来这里散步、跳舞,就是家里来了客人也要邀到这里逛一逛。

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不仅道路宽敞、绿地优美、街道整洁,而且服务部门文明热情、市场环境安全放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巴彦淖尔正实施“旅游+城市建设”战略,用旅游激活城市,以“水、绿、文化”扮靓城市,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为实现“绿色崛起、赛过江南”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