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所有龙头企业都有基地支撑

20.07.2015  11:03

  原标题:杭锦后旗:所有龙头企业都有基地支撑

  盛夏时节,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丰源牧业公司,只见在一座座蓝色顶棚的半封闭牛舍里,成百上千头黑白花奶牛正悠闲地甩着尾巴安逸进食。公司总经理张星介绍说:“我们企业实行的是承包、租赁、寄养三位一体经营模式,既能增加农户收入,又降低了企业成本,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实现了资源互享、农企双赢。目前,公司存栏奶牛1600多头,年出栏肉牛5000多头,在这里固定打工的100多位村民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据了解,2011年,该公司承包了周边农户的3600多亩耕地,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同时与其他农户签订全株青贮玉米及优良苜蓿种植合同,为规模化养殖和确保鲜奶质量安全提供了稳定的饲草料基地。公司还将周边农户散养的奶牛以每头每年3500至4000元的价格全部租赁回来,实行统一饲养、统一管理,既提高了奶价、保证了鲜奶质量,又扩大了奶牛养殖规模。此外还将企业自己繁育的小母牛发放到农户家中,饲养到300至350公斤,公司再以每头12000元的价格回收,仅此农户每饲养1头小乳牛就可获利5000元。

  陕坝镇中南渠村村民吕平如今已是丰源牧业公司奶牛场的领班。他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把自家20亩地流转给丰源公司,把8头奶牛也以每头每年3500元价格租给公司。仅这2项,年收入就达3.8万元。他和妻子都到公司打工,工资加租金,全家年收入近12万元。

  老吕乐呵呵地说:“原先种地、养奶牛,忙忙乱乱1年下来纯收入也就2万多元,现在土地全部租赁给企业实施机械化耕作,我们再也不用操心种什么、种多少了,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近年来,杭锦后旗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做好农畜产品产、加、销大文章,共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与农民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现已形成了酒类、乳品、肉类、果蔬、籽类、粮油等6大优势特色产业。

  目前,以河套酒业集团为龙头,年产白酒、奶酒、保健酒达12万吨,形成了产业配套、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并建设高梁原料基地2.5万亩。以伊利乳业为龙头,带动了奶牛产业持续发展和玉米种植基地建设;全旗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6家,存栏奶牛5.6万头,玉米种植基地达到55.6万亩。以旭一牧业、草原润牧、乌拉美等企业为龙头,培育做精有机牛羊肉品牌,打造有机牛羊肉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肉类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全旗共发展规模化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226家,2014年肉羊饲养量达460万只。以中粮屯河、瑞兴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出口番茄酱、番茄红素、番茄饮料、脱水蔬菜等高附加值产品,全旗番茄原料日处理能力达到9600吨,脱水菜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年种植番茄6万亩、脱水菜种植2.5万亩,番茄、脱水菜等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95%以上,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以大后套、大发公等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河套小麦品牌效应,带动全旗种植小麦30万亩。

  此外,以西蒙、益民、益农种业为龙头,建设高科技玉米制种基地1.5万亩,全旗年制种能力达到4000吨。以蒙乔、伟业商贸、恒信食品为龙头,充分利用花葵、南瓜籽种植优势,大力培育名优品牌,籽类炒货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发展种植基地30万亩。

  据统计,该旗现已拥有专业合作组织494家,成员出资突破10亿元,订单种植率逐年攀升,农户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初步形成了“所有产业都有龙头带动、所有龙头企业有基地支撑”的发展格局,已有90%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进一步筑牢了农民持续增收基础。(记者 韩继旺)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