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民族大调查”首批成果问世——为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1.09.2015  13:21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暨《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首批图书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调查报告》首批发布18本调研专著,其中3本是2013年16个调研点数据的多层分析报告。

调查报告》是《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项目的重要成果。《大调查》项目也称第三次“民族大调查”,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课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担任项目顾问委员会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担任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组织实施。

王伟光在会上指出,时代呼唤理论创新,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快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创新,而扎扎实实开展调查研究则是推进民族研究事业适应时代要求、实现理论创新、服务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

王伟光强调,如今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民族逐渐摆脱了贫困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正在向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社会迈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以及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以及各种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深入民族地区开展长期、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把握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时代赋予民族学工作者的使命。

出席会议的还有《求是》杂志社社长,《大调查》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捷;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大调查》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斯塔;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大调查》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浩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大调查》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武寅等。张江主持发布会。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与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其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套书的出版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方法,坚持跨学科研究思维模式,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功能。”李捷表示。

斯塔指出,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是今后民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他希望专家学者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政策提供支持。

黄浩涛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们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因此我们必须准确了解我国各民族地区发展状况和特点。这就需要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学者面向实际、注重社会调查研究,为我们关于民族地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与会学者表示,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新形势、新背景下,开展综合性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现状调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此全面、系统地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调查,不仅可以为缩小地域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很好的政策建议;而且对理解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关政策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据悉,《大调查》计划于2013—2017年选择60—70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开展多学科综合调查。此次发布的《墨玉县卷》、《互助土族自治县卷》、《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卷》、《2013年调查问卷分析》(综合卷、北方卷、南方卷)等18本调研专著,在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民族发展经验以及民族地区现存问题上,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新疆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子项目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9月9日第8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