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全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格局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充分利用电价优势,致力于能源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发展,逐步培育了新能源汽车、蓝宝石、碳材料、云计算大数据等发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截至2016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4%,居全区第一位,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161户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高技术服务业企业102户,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的21.3%、31.7%。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紧盯“七业同兴、高端高质、高新高效”的发展目标,集中全力通过创新实践“科技+院士工作站+金融+大数据+文旅会展”等发展新模式,扶持壮大网货生成、互联网结算等发展新业态,研发应用智能绿色制造、新一代数据信息、先进高效生物等发展新技术,多产融合、多业互动、多维助力,全面构建以“七网”为基础、“两大、两新、两生、一高”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幅保持在15%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成为支撑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引擎。
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目标,持续做大三大运营商大型数据服务平台,加快打造滴滴车、中国商检等一批数据应用平台,着力培育智慧乳业等一批智能服务平台,做大做强航天云网等一批线上应用平台,加快实施一批物流配送平台,推进建设一批数据交易平台,打造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全力建设“中国云谷”。
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快民政健康园、国际医养结合社区及健康产业基金规划构建,规划建设康复产业示范园,同步推进蒙牛、蒙羊等健康产业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世界乳业、草业、肉业论坛和交易平台。
发挥电力成本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推动“碳、硅、铝、锂、钴”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建成“中国光伏之都”。重点建成我国新的氧化铝战略供给基地和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组建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国家级试验室、全球清洁能源高峰论坛和清洁能源发展基金会,重点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项目实施,重点打造武川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构建地上、地下、空中多维一体的新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积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突出抓好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京城固废、锦江西郊垃圾处理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益世源环保科技资源综合利用、华顺石油废矿物油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进程,突出抓好北控水务、蒙树等功能生态和生态产业化项目,抓好清水河百万亩经济林种植行动,推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动互促、协同发展。
发展生物化工产业。推进金宇保灵实验室、大数据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可追溯体系建设。打造全球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和生物多糖生产基地。按照一体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思路,重点推进久泰160万吨烯烃项目加快实施,集中打造托清工业园区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
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推进沃特玛创新产业联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形成从新能源电池、整车、通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到充电设施、运营服务的全产业、联盟运营新格局。(记者 马幺幺)
原标题:传统产业新型化 新兴产业规模化 支柱产业多元化首府全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