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基本消除地震监测盲区 大幅缩短地震速报时间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首席记者 吴博超) “5·12”汶川特大地震临近10年。5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区防震减灾工作及2018年各项纪念活动安排。
“汶川大地震的意义远不止是悲剧,更像是一堂发人深省的课,让人警钟长鸣,由此国家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防灾减灾日。”对于自治区的防震减灾事业,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弓建平表示,在汶川地震后十年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综合减灾能力、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水平、震害防御能力、应急救援能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均不断提升。
据介绍,2008年以来,我区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已累计发生6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虽然无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每次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地震局在第一时间,将地震基本参数上报,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地震应急相关工作,同时开展流动监测、震害调查评估、灾情考察、绘制地震烈度图等工作,对于地震处置积极有效。
对于地震监测和预警水平,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弓建平说,目前,我区地震检测系统共有200余台(套)仪器设备、94个测点,呼包鄂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以上,其他地区达到2.5级以上,基本消除了地震监测盲区,大幅缩短地震速报时间。
另外,按照国家“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搞结实”的要求,我区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全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率达到100%,同时提高了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强化西部地震重点危险地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主要产业发展带等区域抗震设防的各项要求和保障措施。
今年,我区在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共有109项,且与市民互动较多。5月11日、12日将举行自治区防震减灾知识大赛初中组和高中组决赛。位于呼市回民区乌素图的内蒙古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有专人为参观者讲解防震减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