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热冷却拷问能源改革去向
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相比中国页岩气总储量30万亿立方米来说,此次探明仍处于比较小的份额,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仍有很多难题要攻克。
9月,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在2015国际煤化工论坛上表示,目前已拿到国家“路条”的12个煤制燃料项目由于环境约束,很难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实施。
煤化工向来被看作是煤炭产业优化内部能源结构的一条有效路径。但现在,这条被寄予厚望的道路前方,似乎也充满了变数。
一个共识是,短期内我国一次能源煤为主体的现状尚无法改变。但在能源革命的大势面前,煤炭这块黑色黄金应如何重绽光芒,答案却是众说纷纭。
煤炭资源如何科学开发?煤炭如何清洁利用?煤炭体制改革从何入手?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上述系列问题采访业界专家,探寻煤炭发展的未来之路。
煤炭资源:科学开采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煤炭开发能达到安全、绿色、高效三方面基本要求的全部产能仅有11亿吨左右,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3。”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现有煤炭开采技术条件下,我国煤炭产量已经大大超出了煤炭行业在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所承载的生产能力。
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山西省国土部门资料显示,至2020年,煤炭开采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至少达850亿元。
谢和平曾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煤炭科学开采的必要性,他认为,煤炭行业必须要由单纯追求产量的粗放式开采转变为安全、高效、绿色的科学开采。
什么是科学开采?
在9月8日召开的2015中国能源产业协作会议上,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给出了一个最通俗的答案。82岁的他,在会后拄着拐杖拉住了中国煤炭协会会长王显政说:“煤炭要想可持续,一定要把储区煤的特性摸清!”颇为语重心长。
“摸清储区煤的特性,才能知道开采利用的价值。这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煤炭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陆燕荪随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包括锅炉如何改进设计才能更加高效,都要基于实际煤炭资源的特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向记者介绍,煤炭行业应该开展“三位一体”基础研究,通过分析现场海量数据的规律建立物理模型,进而建成数字化实验室,从而推动煤炭科学开采。
“应该争取用5~10年时间,靠政策、法规和科技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袁亮表示。
一些大型现代煤矿已经在科学开采领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的生态保水性开采理论与技术就广受关注。该集团针对煤矿开采导致水资源环境破坏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微震技术的高水(膏体)充填和预注浆耦合加固的采煤方法,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微震监测监控系统,从根本上防治煤矿特大突水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
清洁利用:环保难题亟待解决
煤化工产业是实现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几乎呈爆发式增长。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去年底发布的《中国与新气候经济》报告写道:“为了消化过剩的煤炭产能,全国各地又积极争取上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区上报的煤化工项目产能规模已达2亿吨,如果这些项目均建成投产,需增加煤炭消费6亿吨至8亿吨。”
合理控制规模,这是本月国家能源局在煤化工“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中提出的首要原则。据报道,未来五年国家或将重新收紧现代煤化工政策,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煤制油仅可作为战略储备,而煤制烯烃也被要求适度发展。
可以明确的是,在国家政策层面,曾经火爆的煤化工项目正在“由热转冷”。
就在本月,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的三家涉事化工企业,均涉嫌环境犯罪被环保组织告上法庭。此次污染事件为煤化工行业带来一场巨震,事实上,地区的环境承载量和污染防治达标已成为横亘在煤化工面前一个几难逾越的坎。
“现代煤化工只有解决了环保难题,才能真正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主力军。”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认为,虽然煤化工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在我国刚刚起步,依然属于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能耗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煤化工项目产生大量气化废渣和锅炉灰渣,多数企业都将这些废渣填埋处理而没有进行综合利用,每吨废渣的填埋成本为20~30元。
一些煤化工企业在燃煤固废的高附加值回收上做起了文章。例如内蒙古等地就建设了多个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同时用废渣生产高标号水泥的项目。
对此,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特聘研究员张作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并不是所有的粉煤灰、煤泥都可以提取铝和硅,只有粉煤灰中氧化铝的含量达到30%以上、硅含量在60%才有提取的经济价值,而且高铝粉煤灰只分布在晋北、蒙西一带。
“按照目前的工艺,每提炼1吨氧化铝,需要消耗3~3.5吨高铝粉煤灰、8吨石灰石,最后产生10吨‘赤泥’废渣。如果建设一个年产40万吨的氧化铝厂,就需配套一个400万吨的水泥厂。”中铝郑州研究院院长李旺兴表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需要配套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水泥项目,才能消耗这些废渣。
体制改革:盼市场之手
今年夏初,神华降薪给本就在产业寒冬中苦苦挣扎的煤企又泼了一盆冷水。
此后不久,煤炭企业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在已经发布半年报的企业中,仅有露天煤业实现盈利增长,其余企业净利润同比跌幅均超40%。
煤炭行业的局面仍然十分严峻。
“除了降薪、限产、关停,以及企业自身走技术创新绿色自救的道路外,煤炭行业的体制机制改革也需要持续深入。”曲剑午告诉记者。
伴随着过去十年的煤炭行业黄金期,煤炭企业也成了“唐僧肉”。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2013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我国涉煤税费合计不少于109项,其中涉煤税种21个,各种收费不少于88种。除税收以外,政府的收费占到了煤炭企业净利润的43%。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估算则显示,煤炭企业各种税费的负担占销售收入的21.03%,各种行政性收费的负担占到14.01%,合计35.04%。
而自2014年12月1日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收费合并到资源税。对此,分析师王旭峰称:“资源税对煤炭市场起到规范的作用,原来市场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收费情况,税改后市场的中间收费更加清晰明了。但中间环节不合理的费用没有得到很好的清理,就会造成煤炭企业负担加重的影响。”
9月14日,山西省政府发布了《山西省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酝酿已久的山西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拉开大幕。
公开报道显示,此次改革将煤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从之前的63项精简合并为38项,开办煤矿企业原先需要申领的“六证”简化为“三证”。
“山西在煤炭领域改革的取向很明确,就是要推进资源配置、消费、运销、审批这些关键环节的改革,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曾在山西朔州工作过的张作泰认为,山西正在进行的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或许可为我国其他产煤大省乃至资源型省份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