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 复旦教授为万名学子上慕课

02.06.2016  04:37

  东方网通讯员陈弘5月31日报道: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文与医学》跨校共享学分课的本学期最后一次见面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善联上周末为全国万名学科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讲授“小康与健康”,来自医院一线的临床医生、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血液科副教授陈勤奋主持了见面课。

  关心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什么叫健康?胡善联教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更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5岁,上海的期望寿命男性80岁,女性85岁。但是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状况一直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难点,在健康核心指标中的孕产妇死亡率和一岁以内婴幼儿死亡率上,非户籍人口的指标高于户籍人口一倍,户籍和流动人口的健康均等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城市流动人口较多在城乡结合部生活的特点,要解决的是服务提供问题,建议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与规划在城乡结合部要及时增加补充。

  如何用“供给侧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胡善联教授认为,看病难主要是看病无序的结果,在基层、地段医院日门诊量小于100人次,而三级医院日均门诊量在5000到10000人次,差距逾百倍。对此的举措,就推广家庭医生制度,首先在社区医院就诊,再进行分级转诊,使看病的无序化引导为有序化。而看病贵则是通过医疗成本测算,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辅以大病保险改革,避免因病致穷。

  “乡村医生”医疗水平提高成为大学生关注重点

  胡善联向学生们介绍了在2015年,基本医疗已经覆盖了98%的城镇居民,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已经很高了,但是实际医疗补偿费用还是有差异,要扩大医疗重大疾病的保障范围。

  如何促进提高乡村医生、农村医疗水平,缩小城乡差别?胡善联说,上世纪我们有“赤脚医生”,目前在培养新一代的乡村医生,建立县乡村的一体化制度,乡村医生可以到县卫生院进修,双向的帮扶帮困,建立“留得住的乡村医生队伍”,同时要提高乡村医生的报酬。闻玉梅院士补充说,她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呼吁重视”脱贫和卫生相结合”,不仅是脱贫致富,更要认识到“小康与健康”的密切联系,建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伍”。

  政策上是否能提高乡村医生的素质和待遇?胡善联说,对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和提高有一些具体措施,例如,乡村医生的收入有来自药品的,而新一代的乡村医生,在编制、工资方面直接由乡镇卫生院领导,他们的准入门槛也在逐步提高,需要医专毕业生,再辅以加强学习和提高,相信“乡村医生”能做好小康与健康的第一个接触点。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