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开放立潮头——内蒙古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纪实
祖国正北方,巍巍国门下,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有了新模样。
3个月前,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完成升级改造,标准轨边检线由1条增至3条,日均接发出入境班列能力由12列增至18列左右,运能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新变化,在内蒙古19个边境口岸不断上演。
从古丝绸之路悠远驼铃,到“一带一路”建设惠顾草原;从中欧班列如长龙般呼啸而过,连接起亚欧及整个世界,到各类对外开放平台相继搭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日趋完善。
迈进新阶段、奋进新征程,内蒙古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四五”如约而至。开好局、起好步,向北开放的隆隆战鼓振聋发聩:紧扣落实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努力形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增创发展新优势。
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全方位扩大开放。今天的内蒙古,处处跃动着勃勃生机;今天的内蒙古,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走过岁月,历史基因赋能开放桥头堡
从历史走来,内蒙古从不寂寞。
300多年前,从内地途经归化、二连浩特,蜿蜒向北的骆驼商队,撑起了古丝绸之路的一路繁华。今天,19个口岸宛如19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的边境线上,连接着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时代梦想”,续写着丝绸之路新传奇。
登高望远,内蒙古底气十足。
看区位,内蒙古横跨“三北”、外接俄蒙、内连八省区,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具有陆海联运的优越条件。作为祖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欧亚大通道”的节点,发挥着祖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
看经济,内蒙古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有着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依赖程度高、农牧业发展相似度高和区域内资源富集、合作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功能和枢纽作用凸显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看人文,内蒙古是中蒙俄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中蒙俄毗邻地区民众在民族、语言、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相近。独特的区位、人文、跨境民族优势,为与俄蒙开展教育、文化交流、医疗卫生、跨境旅游等诸多方面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利用独特的区位、人文、资源等优势,让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如何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让价值和梦想更好地实现?
“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内蒙古点题破局。
结合独特优势,深耕特色产业,秉承开放基因的内蒙古充分发挥“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方向更明确,步履更坚实。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快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5年来,全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5%,服务过境中欧班列占全国近50%,回程货物品类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口岸通关时间不断缩短,通关成本大幅度降低。
5年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等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阿联酋赤峰“一带一路”草畜一体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作用日益显现。
踏着这条不断延展的开放之路,内蒙古走过历史,奔向未来!
立足当下,全面发力跑出时代加速度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全国17个中欧班列铁路枢纽中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自2016年中欧班列启运以来,已开通运行8条路线,覆盖中欧、中亚重要地区,并已基本实现定点、定时、定价、定线、定车次的稳定运营。
历史反复证明,不论一座城市的起源是多么的普通,开拓的思维、开放的行为,都有可能产生神奇的集聚效应。
2020年,乌兰察布开放动作频频——中国AOPA乌兰察布航空产业园项目落地,集大高铁从立项到开工仅用18个月,七苏木保税物流中心(B型)投入运营,进出口业绩外贸备案企业实现包保服务全覆盖……
2021年,这座城市又在谋划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坚持陆海空同步发力,发展枢纽经济,强化运储加协同发展,推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进口商品线下体验中心建设……大动作紧锣密鼓,力图让世界见识一个不一样的乌兰察布。
立足当下,全面发力,内蒙古向北开放势头迅猛,正在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新方式和更深层次不断拓展。
2020年,内蒙古服务过境中欧班列5000多列,始发中欧班列增长15.4%。从“去程满载,回程放空”到班列常态化运行实现“重去重回”,从“酒肉穿肠过”到培育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开放产业链,从简单的边境贸易到动动手指就能买全球、卖全球……
开放的进程中,各盟市各出奇招,不时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以色列巴彦淖尔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正有序推进,包头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满洲里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阿拉善海关正式开关。
2020年,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通运营,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47亿元;赤峰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9.9亿元,跨境电商进口值突破6000万元;呼伦贝尔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60.8亿元,中欧班列开行突破3000列。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
开放,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值1043.3亿元人民币,进口食品、化妆品、汽车等消费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消费升级的需求。
开放,推动了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农产品、钢材、高新技术产品,内蒙古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进口以煤炭、铁矿石为主的资源性商品,内蒙古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开放,拓展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空间。内蒙古不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与全球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往来,传统市场不断巩固,新兴市场逐步拓展,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能力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
大规模“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的内蒙古,开放的力量愈发强劲,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发展的资源加速集聚。
拥抱未来,战略支点融入发展新格局
当前,全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国际竞争日益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正威胁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势头。而中国一以贯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处于向北开放最前沿的内蒙古,站上了新起点,掀开了新篇章。
“今后,中蒙俄经济走廊在我国外部循环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内蒙古要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内蒙古社科联专家朱晓俊认为,有效发挥对外开放前沿高地和平台的作用,为国家高水平开放探索新模式新经验,是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重要价值的新体现。
打造战略支点,融入新发展格局,重任在肩。《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擘画出内蒙古全方位开放的新蓝图: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内蒙古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生态环保、国际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务实合作,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泛口岸经济发展,内蒙古将统筹口岸、通道和各类开放载体,着力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推进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建设,改变口岸同质化竞争、孤立式运行状况,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
——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内蒙古将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合作协作运行机制,有序承接国内先进产业转移,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市场中增创发展新优势。
“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内蒙古“十四五”规划确立的新目标,成为这片土地扩大开放新注脚。
向北而生,开放而兴!伴随着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大规模对外开放的铿锵足音,新一轮开放红利正汩汩涌来——
2021年,内蒙古将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统筹全区口岸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推进满洲里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推进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
这是新年伊始普通的一天,皑皑白雪覆盖了满洲里整座城市,铁路口岸换装作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先放后检”政策使进口铁矿类商品到达口岸一天就能被提走。同一天的巴彦淖尔,“天赋河套”农产品正值销售旺季,出口型企业加紧生产,葵花籽仁、南瓜籽仁、番茄酱等系列产品整装待发,准备奔赴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惟开放者强,惟开放者胜。
进一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必将打开内蒙古新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空间。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自信与活力的内蒙古,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未来!(记者 许晓岚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