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提高农民“造血”能力

16.01.2015  17:37

  2014年,杭后以实施“十个全覆盖”为契机,以“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金融扶贫为重点,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创新机制,摸底建档,瞄准对象揪出穷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等8个具有地方特点的扶贫攻坚制度体系。从2014年5月初开始,抽调“三到村三到户”工作队员逐村逐户走访调查、摸底统计、登记造册、汇总分析,最后录入数据库,用短短3个月的时间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旗有档”。目前,全旗已完成4032户,12200人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

  整合资金,金融扶贫,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整合“十个全覆盖”资金3850万元,集中打造了沙海镇南园村、双庙镇增光村、头道桥镇民建村、二道桥镇先锋村等一批扶贫先进典型。从旗、镇、村、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金融扶贫工作组,层层签订责任制和保证书,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政策落实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重点向沿乌兰布和沙区和总排干一线的贫困镇、村、农场优先发放贷款,将资金投向肉羊养殖、设施农业等致富项目上。目前,已发放贷款7398万元,其中富农贷947户,4298万元,强农贷3100万元。

  群众响应,到村到户,激活脱贫内生动力。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决策机制,把“三到村三到户”项目的知情权、决策权、使用权、监督权真正交给贫困户,所涉及的项目需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项目专项资金用途也通过村民大会自主确定,切实将村民思想中的“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同时,选派75名驻村干部全部进村入户,帮助村组干部、群众调查摸底,掌握情况,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真正帮助农民群众解决致贫的根本原因,脱贫致富。(通讯员张月)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