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辟旅游业新天地
2015年内蒙古旅游工作亮点回顾及2016重点工作
2015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内蒙古旅游局紧紧围绕王君书记六点指示和国家旅游局“515”战略要求以及“8337”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旅游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可喜局面。自治区旅游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到2017年,基本建成草原文化旅游大区并向旅游经济强区迈进;到2020年,基本建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深挖旅游资源 推进品牌创建
自治区副主席云光中在2015年自治区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创建旅游精品景区作为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创造在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全区的景区建设水平。品牌旅游景区创建是实现自治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目标的战略部署。
“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这句响彻国内外的口号正是内蒙古旅游局推出的“643X”品牌体系“六大品牌”口号之一。2015年,内蒙古旅游局推出了“643X”品牌体系:“六大品牌”口号;四大区域品牌;三级品牌线路;若干景区品牌,这是整个品牌体系的基础。
2015年年初,内蒙古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和作用,领导决策者们将品牌旅游景区建设工作摆到首要位置,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自治区品牌旅游景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每个盟市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品牌旅游景区,展现内蒙古旅游新形象。
2015年自治区确定了15个特色旅游景区作为自治区优先建设的品牌旅游区,争取3年内基本建成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旅游度假区。同时要大力发挥品牌旅游景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60个4A级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品质,实现旅游增长方式的科学转变。到 2017年,这些品牌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要超过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直接就业人员超过1万人。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起了自治区政府推动、自治区旅游局督查、各盟市联动、各级旅游部门推动的工作格局。在3月11日召开的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政府与各盟市签订了创建品牌旅游景区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自治区旅游局作为全区创建品牌旅游景区工作的指导、调度和督查主体,负责宏观统筹、组织协调、规划指导、招商引资和信息服务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由魏国楠局长亲自负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各盟市按照自治区的要求,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予以专项推进。
按照自治区旅游局安排,各品牌景区创建方案评审会于4月中旬在京陆续召开,并由区内外专家9人组成的评审组进行了集中评审,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创建单位抓紧落实整改和完善,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的旅游品牌景区创建专 题会议的召开更增强了创建品牌旅游景区工作的合力。
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创建工作的关键。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副主席云光中深入几乎所有的品牌景区建设现场调研,作出多项重要批示。这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 视,其关注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推进力度之强,在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史上可谓前所未有。
“品牌旅游景区创建是全区旅游工作的主战场。2015年是创建启动年、2016年是决战年、2017年是成效年。时间紧、任务重、使命光荣,让我们拿出自治区党委、政府抓‘十个全覆盖’工程的 决心和力度,着眼于自治区经济转型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打一场品牌景区创建的漂亮仗。”在9月30日召开的推进全区品牌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现场会上,魏国楠局长对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希望。此次现场会进一步谋划了品牌景区创建工作方向的同 时,对半年多来品牌景区创建成效进行了检验,更坚实了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一系列具有前瞻意义的谋篇布局、战略调整,为创建品牌旅游景区三年行动打下了良好开局,高点起步,势头强劲。目前,已经有9家景区正式向国家旅游局申报5A级或国家旅游度假区,其余以企业推动的30多家品牌景区也按计划推进中。预计未来三年,各类精品景区创建工作将完成直接投资500多亿元,间接带动交通建设、村镇改造、网络通信、环境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亿元,拉动综合消费超过15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40万个,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
整合资源优势 打造精品线路
“内蒙古好景点多的是,关键是要下大功夫打造。有了好的景点,还要把好的景点连起来,形成好的线路,形成精品线路。”2015年年初,王君书记在听取自治区旅游局工作汇报时指出。
在深入挖掘、整理全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基础上,自治区旅游局经过统筹谋划和深度研究,准确把握自身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在旅游推广工作中不断发力与创新,精心策划和推广了一 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服务品质的升级。
以国家级品牌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草原丝绸之路(万里茶叶之路)、长城、黄河、风情冰雪体验等线路;以民族历史文化为主题,重点打造成吉思汗、哈萨尔、红山文化、西夏文化、辽文化、科尔沁文化、匈奴探源、鲜卑探源、岩画、闯关东、走西口、藏传佛教、狼图腾等线路;以知名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重点打 造大兴安岭、额尔古纳界河、巴丹吉林沙漠等线路。
草原、森林、湖泊、河流、火山、温泉、冰雪景观及蒙古民族风情游……可以将这些美丽景观串联到一条线上、整合到一起游玩的旅游线路你一定向往。2015年6月20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的首届夏季国际旅游展销会上,内蒙古推出的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就可以实现你的愿望。这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是: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主的传统草原沙漠旅游成陵旅游线路;锡林郭勒、赤峰、呼伦贝尔草原森林旅游线路;乌海、阿拉善大漠风光旅游线路,包括二连浩特和满洲里边境旅游线路,再加上2015年新推出的内蒙古冬季冰雪旅游线路。这条旅游线路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同时有助于延长自治区盟市旅游线路,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进而扩展旅游市场,推动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内蒙古在长达7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孕育着千姿百态的冰雪美景,辽阔的大草原,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群山,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以及浩瀚无边的原始森林都被白雪所覆盖,美不胜收。近几年,内蒙古旅游的几条精品线路都在重点丰富冰雪旅游内容,如兴安盟——呼伦贝尔——满州里、锡林郭勒——赤峰——乌兰察布、乌海——阿拉善沙漠等。在此基础上,12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快乐的冰雪那达慕”内蒙古冬季旅游产品推介会上,发布了内蒙古全新开创的核心自驾线路品牌——“冰雪天路”以及七条精品线路。“冰雪天路”途经乌兰浩特、阿尔山、牙克石、根河、额尔古纳、海拉尔、满洲里七个地区和城市,全程上千公里,将看尽内蒙古最具特色的冰雪草原和冰雪森林。
七条旅游精品线路是:涵盖阿尔山地区的“阿尔山冰雪世界温泉游”、乌兰浩特+呼伦贝尔+根河+满洲里的“中外民俗风情游”、元大都+元上都+马都+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的“‘三都’蒙古族风情深度游”、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冰雪游”、“克什克腾地质奇观冰雪游”、“阿拉善大漠冰雪风情游”、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的“中蒙俄三国风情游”等,这些线路都创建了基本贯穿自治区全境或大部分盟市的适合自驾的线路。典型的如“‘三都’蒙古族风情深度游”,自驾爱好者可以从元大都(北京)出发,到达可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的都城遗址——元上都,还可在马都锡林郭勒参加赛马大会,自驾穿行在三都之间,体验在历史间穿越的感觉。这七条精品线路的推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享受自然冰雪,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把内蒙古单一“草原游”,丰富成为四季皆宜的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
推进厕所革命 营造文明环境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各地地理特点、气候特征、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给“厕所革命”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由于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项配套措施、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绩效考核等组织保障举措的不断完善,“厕所革命”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12月中旬,已完成改扩建或新建 772 座,超额完成上报国家旅游局 2015 年新建、改扩建 344 座的目标任务,建设进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内蒙古旅游厕所革命三年计划,自治区旅游局在施工期到来之前提早谋划,于4月1日在北京蟹岛举办了旅游厕所建设培训班。特别聘请的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侯亚军从《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标准制定的思路、方向、实际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与会的景区负责人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为下一步旅游厕所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月13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内蒙古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会上明确了目标:2015—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将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25座,其中新建809座,改建216座。2015年新建278座,改建66座。同时要实现旅游厕所的‘数量充足、干净无味、使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在随后召开的部署会议上印发了《全区旅游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并与盟市旅游局签订了厕所建设责任状,明确了各盟市、各景区新建、改建厕所工作任务。
“厕所的事情要规划建设好,真正为游客服务,提高景点的环境。”这是自治区副主席云光中于5月20日在鄂尔多斯响沙湾景区调研厕所革命建设工作时作出的指示。
由自治区旅游局调集盟市旅游局,聘请北京蓝洁士、内蒙古联烽公司专业人员,邀请驻呼高等院校教师,组成多方人员参加的十个工作组于6月10日—20日,对全区旅游厕所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验收,对景区的厕所进行现场打分、评级,对厕所建设进度、外观设计、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厕所,均在督查中指出其问题,限定整改时间。随后的督查总结工作会上对各盟市的督查情况进行了汇报,指出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扎实推进施工工期,再次确立全年任务指标。
9月21日,在呼伦贝尔市召开的全区旅游厕所建设现场交流会上,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做了发言,强调了厕所革命的重要性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随后,代表们现场观摩了满洲里套娃广场厕所、呼伦贝尔市巴尔虎部落厕所、满洲里至呼伦贝尔市沿线驿站厕所,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交流总结各地旅游厕所革命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了作了典型发言,交流经验。下一步,自治区将扩大厕所革命范围,将景区、交通沿线、城镇、乡村(牧区)、火车站、汽车站、加油站、广场、公园等重要节点的厕所全部囊括,开展一场全区范围内的“厕所革命”。
加强人才建设 助推产业发展
“内蒙古要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培养,创新政府、高校、协会、企业协同培养旅游人才模式,培养一批旅游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旅游人才队伍。”自治区副主席云光中在2015年自治区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
自治区旅游局认真实施自治区“人才强区”工程和“百名旅游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的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自治区旅游局迅速行动,在向各盟市传达任务、部署工作基础上,主动对接区内高校和重点旅游企业,在更大范围内鼓励相关团队、个人进行申报,充分调动 了区内院校、企业的积极性,对于集聚大量旅游精英人才,加快全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旅游 局公布的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入选名单中“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共82名,自治区共入选3名。
自治区旅游局采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学习、教育、培训等方式,特别是走出去考察培训,使旅游从业人员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触动,不断提高,形成核心旅游人才队伍。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旅游人才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依托比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当前乡村牧区旅游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十个全覆盖’为改善农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2015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号文件要求我们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在全区乡村 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上,魏国楠局长说,“我们要紧抓机遇,依托我区良好的草原生态优势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旅游+’的业态模式,加强旅游业与农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体验农牧区生产和生活为代表的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业。”
内蒙古与周边8省区接壤地区和盟市旗县驻地周边深入开发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并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已经形成乡村牧区体验、景区带动、特色餐饮、休闲养生等多种类型,具有民俗风情的牧户游,城市周边的观光、采摘游,依托河流、森林、农庄的体验游等,深受游客欢迎。
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自治区旅游局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将旅游扶贫(富民)工程作为推进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十大工程之一强力推进。落实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千千万万工程”;与农业部门共同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自治区旅 游局组织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评定,组织“特色旅游村”和“特色 家庭旅游线”创建,与自治区扶贫办共同制定专题方案推进旅游扶贫。
2015年,自治区旅游局指导各盟市开展国家和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分别达到8个、10个和12个、49个;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近1000家,全区乡村旅游接待 户总数达420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36家),年接待游客约268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8亿元;全区共有447个村开展 乡村旅游,其中188个村归属于57个国贫、区贫旗县,占开展旅 游村的42%,比25%的扶贫村占比高出17个百分点;全区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带动农牧民就业13万人,其中有近10万人为贫困人口,2015年全区脱贫约18万人,其中旅游脱贫3.2万人,占17.8%。
扬帆起航 再续新篇
回顾2015年,自治区旅游事业发展迅猛,旅游工作亮点频现。展望2016年,自治区旅游局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国家旅游局“515”战略,按照王君书记关于旅游工作六点指示精神,把旅游业发展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文明创建、脱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让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成为新常态下的新亮点、新引擎。
数据最具说服力——2016年,全区计划接待旅游者940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74万人次),同比增长11%,经过努力,力争突破1亿人次;全区旅游业总收入2600亿元(其中入境旅游创汇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制定政策规划先行——完成“十三五”旅游规划编制,建立完善的旅游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为“十三五”期间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品牌创建常抓不懈——2016年,自治区旅游局将继续以品牌创 建工作为抓手,不断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完善“643X”品牌体系 , 努力提高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乡村旅游攻坚克难——推进“特色旅游村”创建,在毗邻8省区交界地区建设欢迎中心和乡村(牧区)旅游点或露营地,在高A级景区周边发展庄园式农庄、牧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品牌线路、特别是冬季旅游线路上大力发展家庭旅游,创建“特色家庭旅游线”,引领更多的农牧民脱贫致富。
厕所革命继续推进——明确各盟市的职责和任务,探索旅游厕所新模式,将厕所革命从旅游景区扩大到交通沿线、城镇、乡村牧区以及汽车站、火车站、加油站等重要节点,全面推进自治区厕所提档升级,为提升社会文明助力。
旅游促销加大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旅游促销,继续深化与中青旅集团合作,开展重点营销,充分利用国家宣传促销平台,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合理安排规划节庆活动,创新承办模式。
冬季旅游创新促销——以自然冰雪和民俗风情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冬季旅游产品,完善3条精品线路;引导和布局冬季家庭游规范发展,出台补助标准和奖励措施,提升冬季旅游支撑力;提高内蒙古冰 雪那达慕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冬季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轮流举办。
“旅游+”提质升级——推进“旅游+”,拓展旅游产业运行空 间和发展领域;推进“+旅游+”,发挥旅游融合能力和催化、集成作用。
区域旅游全面实施——继续推进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成立“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与俄罗斯、蒙古国合作,共同创建旅游合作区;创建万里茶道、追寻成吉思汗、和平之旅等品牌旅游线路; 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创建分别从策克、二连浩特、满洲里出入境的两条中俄蒙自驾游大环线和室韦——黑山头等区域自驾游小环线;进一步加强省际旅游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格局。
新常态下,作为经济新增长点的内蒙古旅游业,正以接待人数和总收入超过10%和20%的速度,开辟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
(编辑:赵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