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01.07.2016  14:34

早播早稻开镰收割场。郭瑞鸽 摄影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郭瑞鸽报道 6月27日,随着收割机轰隆隆的开进稻田,江西省金溪县双塘镇种粮大户黄建明于3月1日播种的40亩早稻正式开镰收割,经稻谷烘干后测量,亩产高达545公斤,标志着今年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应用试验的成功实施。

  该示范点早稻品种为杂交籼稻陆两优35,于3月1日采用小拱棚保温方式播种育秧,3月31日采用抛秧方式移栽至大田,较正常播种期提前了20天左右。育秧期间,于3月9日至12日遭遇了持续4天8摄氏度以下低温,平均气温最低3.8摄氏度,最低气温降至1摄氏度;秧苗约处一叶一心期,采取密闭保温措施,基本未出现损伤。移栽至大田后,光、温、水条件总体适宜其生长发育,因生育期明显偏早,有效避开了6月下旬后期的高温逼熟灾害。

  “请问还有几天晴天?我想在下雨前收割早稻。”6月22日黄建明咨询了省农气中心,在得知28日将有一次明显降雨时,他于27日果断进行了收割,确保了该批早播的水稻丰收到手;收割期较正常季节提前了10天左右。“下一季的晚稻很快就可以栽插,今年季节充足,不用担心寒露风的问题了。”黄建明说,晚稻如果栽种迟,抽穗时会遭遇寒露风,受寒露风影响最重时会减产80%。

  据了解,今年以来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开展了早春气候资源在水稻生产中的利用技术研究,拟重点解决如何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早春的气候资源,适时、适量的提前播种早稻的技术难题,达到延长粮食生产季节、提高粮食增产气候潜力,并且有效避灾、降低晚稻寒露风灾害风险的目的。下一步,该中心将在今年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早春气候资源特征研究,扩大试验示范范围,力争早日形成成熟的气象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